- A.IP数据包可以用PPP包封装然后在DDN线路上传输
- B.IPX数据包可以用IP包封装然后在Internet上传输
- C.PPP数据包可以用IP包封装然后在Internet上传输
- D.IP数据包可以用以太帧封装然后在以太网上传输
- A.下行速率为1.5Mbit/s,上行速率为512kbit/s
- B.线路编码采用DMT线路编码
- C.减少DMT信号和POTS信号的相互影响
- D.具有管理维护和自动计费功能
- E.造价很低,利于推广
- A.信噪比
- B.频宽
- C.噪声
- D.衰减
- A.通过ARP代理得到对端主机的二层硬件地址
- B.通过ARP代理得到网关的二层硬件地址
- C.通过ARP代理得到主机自己的二层硬件地址
- D.免费ARP可以发现自己的IP地址
- A.主要用于用户计算机和BAS之间的通信
- B.通信双方都需要支持PPPoE协议
- C.PPPoE认证中,认证方式主要有PAP认证和CHAP认证
- D.PPPoE分为发现阶段和PPP会话阶段
- A.OLT启用P2P组
- B.OLT启用arp代理
- C.OLT上层交换机启用arp代理
- D.取消端口保护
- A.广播报文
- B.单播报文
- C.组播报文
- D.业务报文
- A.IEEE802.3
- B.X.25
- C.SLIP
- D.EthernetII
- A.802.1x认证
- B.PPPoE认证
- C.WEB认证
- D.WAPI
- A.接入层
- B.核心层
- C.控制层
- D.业务层
- A.安装后不必重新启动计算机就可直接运行
- B.搜索计算机的有关信息
- C.检测安装硬件并完成最后的设置
- D.将WindowsXP系统解压复制到计算机
- A.网络的增加,移动和改变,只需要在适当的VLAN中配置合适的端口
- B.不同VLAN的用户不能互相通信,除非依靠router来做VLAN间的通信
- C.不同VLAN间用户可以直接进行通信,无须借助其他网络设备
- D.VLAN增加广播域的数量,而减小广播域的大小
- A.OLT支持三种组播协议模式:Snooping/Proxy/Router,可以为不同的MVLAN配置不同的IGMP模式
- B.OLT提供静态组播和预加入组播的增强组播功能
- C.如果用户VLAN和组播业务VLAN是隔离的,可以进行跨VLAN组播
- D.一个用户端口下面接多个机顶盒开组播业务,端口快速离开使能,一个用户发送IGMP离开报文会导致其它用户的相同组播节目中断
- A.提供冗余链路,增加系统可靠性
- B.增加线路带宽,尤其适用于上行带宽严重不足的场合
- C.增加系统安全性
- D.可以自动学习链路中VLAN的配置情况
- A.降低服务器负载
- B.节省网络带宽,降低对网络设备的要求
- C.用户规模可以灵活变化,用户规模的增大不会对网络造成带宽压力
- D.以上都不对
- A.基于端口
- B.基于MAC地址
- C.基于协议
- D.基于子网
- A.1、6、11
- B.2、7、12
- C.3、8、13
- D.4、9、14
- A.接口上报的直接路由
- B.手工配置的静态路由
- C.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
- D.以太网接口通过ARP协议获得的该网段中的主机路由
- 19
-
电缆的电气性能包括:()
- A.直流电阻和电容
- B.损耗系数
- C.特性阻抗
- D.串音
- E.介质强度
- F.绝缘电阻
- A.源IP地址
- B.目的IP地址
- C.标识字段(Identification)
- D.标志字段(M
- E.DF字段)
- F.片偏移
- A.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
- B.文件长度变长
- C.不能执行某些文件
- D.以上都对
- A.段
- B.包
- C.位
- D.帧
- A.4000
- B.4096
- C.4094
- D.4095
- A.802.1q
- B.802.1d
- C.802.1p
- D.802.1s
- A.物理层与链路层
- B.链路层与网络层
- C.网络层与传输层
- D.会话层与表示层
- A.1.0.0.0~126.255.255.255
- B.127.0.0.0~191.255.255.255
- C.192.0.0.0~223.255.255.255
- D.224.0.0.0~239.255.255.255
- A.2
- B.8
- C.15
- D.16
- A.冲突域
- B.广播域
- C.管理域
- D.阻塞域
- A.1700
- B.1701
- C.1702
- D.1703
- A.Radius服务器
- B.Portal服务器
- C.WEB服务器
- D.EPG服务器
- A.配置IP地址
- B.寻找路由和转发报文
- C.将MAC地址解析成IP地址
- A.整个运行OSPF的网络
- B.一个area
- C.一个网段
- D.一台路由器
- A.A类地址
- B.B类地址
- C.C类地址
- D.D类地址
- A.会话先建立。
- B.隧道先建立。
- C.会话和隧道的建立没有固定顺序,随机建立。
- D.会话和隧道同时建立。
- A.继续注册
- B.到mgcid2上去注册
- C.丢失业务
- A.IP
- B.TCP
- C.UDP
- D.SNMP
- A.MIMO-OFDM
- B.信道捆绑技术
- C.帧聚合技术
- D.码分多址技术
- A.用户端口
- B.上联口
- C.用户端口和上联口
- D.所有端口
- A.802.11
- B.802.11a
- C.802.11b
- D.802.11g
- A.Wimax
- B.xDSL
- C.xPON
- D.HFC
- A.造价昂贵
- B.施工条件复杂
- C.带宽窄和传输损耗大
- D.信息失真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会话层
- D.传输层
- A.可靠,面向连接
- B.不可靠,无连接
- C.可靠,面向连接
- D.不可靠,面向连接
- A.VLAN
- B.STP
- C.Link-aggregation
- D.RSTP
- A.http://210.34.6.1
- B.210.34.6.1
- C.ftp://210.34.6.1
- D.ftp:\\210.34.6.1
- A.BAS
- B.Router
- C.Switch
- D.HUB
- A.Notify
- B.Request
- C.Add
- D.Context
- A.Windows是分时操作系统
- B.Windows是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 C.Windows是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 D.Windows是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 A.P2P
- B.P2MP
- C.MP2MP
- D.MP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