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通过ARP代理得到对端主机的二层硬件地址
- B.通过ARP代理得到网关的二层硬件地址
- C.通过ARP代理得到主机自己的二层硬件地址
- D.免费ARP可以发现自己的IP地址
- A.FTP
- B.TCP
- C.UDP
- D.IP
- A.IGMP协议运行在网络层,IGMPSnooping运行在链路层
- B.IGMP协议运行在链路层,IGMPSnooping运行在网络层
- C.IGMP运行在主机和组播路由器之间,用于跟踪、了解主机是哪些组播组的成员
- D.IGMPSnooping工作在二层交换机中,用于将组播报文在二层上进行有目的性转发
- A.数据帧
- B.控制帧
- C.管理帧
- D.传输帧
- A.语音接入
- B.WLAN
- C.ADSL/ADSL2+
- D.USB
- A.语音接入
- B.ISDN
- C.ADSL
- D.EPON
- A.使用优盘
- B.机房电源不稳定
- C.上网
- D.以上都不会
- A.安装后不必重新启动计算机就可直接运行
- B.搜索计算机的有关信息
- C.检测安装硬件并完成最后的设置
- D.将WindowsXP系统解压复制到计算机
- A.驻入内存
- B.判断传染条件
- C.传染
- D.自我复制
- E.自我销毁
- A.专门的杀毒软件不总是有效的
- B.删除所有带毒文件能消除所有病毒
- C.若软盘感染病毒,则对其进行全面的格式化是消毒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代价是删除了盘中所有的内容
- D.要一劳永逸地使计算机不感染病毒,最好的方法是装上防病毒卡
- A.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不但包括软盘、硬盘,还包括网络
- B.如果一旦被任何病毒感染,那么计算机都不能够启动
- C.如果软盘加了写保护,那么就一定不会被任何病毒感染
- D.计算机一旦被病毒感染后,应马上用消毒液清洗磁盘
- A.硬件部分
- B.软件部分
- C.网络部分
- D.具体链接部分
- E.木马端口
- 13
-
电缆的电气性能包括()。
- A.直流电阻和电容
- B.损耗系数
- C.特性阻抗
- D.串音
- E.介质强度
- F.绝缘电阻
- A.多信道并行复用技术
- B.交错自动前向纠错技术
- C.码元速率压缩技术
- D.信息压缩技术
- E.DMT离散多音频调制方式
- A.下行速率为1.5Mbit/s,上行速率为512kbit/s
- B.线路编码采用DMT线路编码
- C.减少DMT信号和POTS信号的相互影响
- D.具有管理维护和自动计费功能
- E.造价很低,利于推广
- A.多设备接入
- B.多帐号上网
- C.WIFI接入
- D.USB端口接入
- A.距离越远速率越低
- B.不同使用环境(信号干扰、衰耗)下最大覆盖范围也不一样
- C.覆盖范围与天线类型及发射功率有密切关系
- D.802.11g的理论覆盖与802.11b的相同,比802.11a覆盖距离增加50%
- A.查看合路器,耦合器,功分器是否支持WLAN频段
- B.通过链路预算选择合适的合路点,尽量保证WLAN与TD,GSM同覆盖
- C.根据覆盖区域用户数,选择合适数量WLAN
- D.合理规划每个AP的信道,避免同频干扰
- A.DHCP
- B.广播
- C.DNS
- D.静态配置
- A.一层发现
- B.二层发现
- C.三层发现
- D.四层发现
- A.快速信道
- B.交织信道
- C.低通信道
- D.高通信道
- A.850nm
- B.1310nm
- C.1490nm
- D.1550nm
- A.QAM
- B.CAP
- C.DMT
- D.以上都不是
- 24
-
物理层定义了()。
- A.电器特性和机械特性
- B.MAC寻址功能
- C.IP路由与寻址
- D.面向连接可靠传输
- A.物理层与链路层
- B.链路层与网络层
- C.网络层与传输层
- D.会话层与表示层
- A.物理层
- B.网络层
- C.传输层
- D.应用层
- A.A类
- B.B类
- C.C类
- D.D类
- A.HUB
- B.接入交换机
- C.网管服务器
- D.router
- A.ARP
- B.ICMP
- C.RARP
- D.PING
- A.1
- B.2
- C.3
- D.4
- A.VLSM
- B.QinQ
- C.MPLS
- D.以上都不是
- A.目标IP地址
- B.TTL值
- C.协议字段
- D.序号
- 33
-
什么是缺省路由()。
- A.该路由在数据转发时将会被首先选用
- B.出现在路由表中的任何一条静态路由
- C.当所有情况都相同的时候,用来转发数据包的那条最好的路由
- D.用来转发那些路由表中没有明确表示该如何转发的数据包的路由
- E.以上都不是
- A.arp–a
- B.arp–d
- C.showarp
- D.arpshow
- A.类表
- B.关系表
- C.路由表
- D.统计表
- A.255.255.255.248
- B.255.255.255.240
- C.255.255.255.224
- D.255.255.255.192
- A.报文的源MAC,目的MAC会改变
- B.报文的源IP,目的IP会改变
- C.报文不会有任何改变
- D.报文的源MAC,目的MAC,源IP,目的IP都会改变
- A.电信号
- B.比特流
- C.广播帧
- D.数据包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会话层
- D.传输层
- A.LLC地址
- B.MAC地址
- C.IP地址
- D.IPX地址
- A.1、3与2、6两对线互换
- B.1、2与3、6两对线互换
- C.4、5与7、8两对线互换
- D.4、7与5、8两对线互换
- A.80米
- B.100米
- C.185米
- D.500米
- A.BytesPerSecond
- B.BitsPerSecond
- C.BaudPerSecond
- D.BillionPerSecond
- A.打开Trust——Untrust域的相应权限,用户能够正常拨入,能访问服务器
- B.域间权限默认关闭,用户能够正常拨入,但不能够访问服务器
- C.打开Local——Untrust、Local——Trust域的相应权限,用户才能够正常拨入并访问服务器
- D.打开Local——Untrust、Trust——Untrust域的相应权限,用户才能够正常拨入并访问服务器
- A.GRE
- B.L2TP
- C.MBGP
- D.IP-Sec
- A.SCCRQ
- B.SCCCN
- C.SCCRP
- D.IC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