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LVD脱离保护和复位恢复
- B.蓄电池组均充周期的控制
- C.均充时间的控制
- D.蓄电池温度补偿
- 正确
- 错误
- A.信号采集功能
- B.参数设置功能
- C.电池管理功能
- D.通信功能
- E.控制功能
- A.整流器工作状态
- B.整流器均/浮充状态
- C.整流器输出电压
- D.监控模块故障
- E.整流器温度补偿功能
- A.蓄电池内阻
- B.蓄电池总电压
- C.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
- D.剩余容量
- E.电池温度
- A.向外延伸接地体
- B.改善土壤的传导性能
- C.深埋电极
- D.外引
- E.涂抹含银环氧树脂导电胶
- A.环境温度
- B.负载电流
- C.电池失水
- D.浮充电压
- E.放电深度
- A.-24V
- B.-48V
- C.220V
- D.380V
- A.为了防止爆炸,装有阀控密封蓄电池的电池室不宜加装空调
- B.太阳电池方阵的各子阵应根据太阳电池能量大小自动接入或部分切除
- C.在雨后进行接地电阻测量,测量数值不准确
- D.当通信电源系统通过电话线进行远程通信时,通信电缆可能引入雷电
- E.同一厂家、同一容量、不同型号的蓄电池组可以并联使用
- A.输油泵
- B.机油泵
- C.喷油器
- D.旁通阀
- A.SCR
- B.IGBT
- C.EMI
- D.MOSFET
- A.3
- B.5
- C.8
- D.10
- A.1
- B.0.55
- C.0.75
- D.0.85
- A.-15~+45℃
- B.-5~+45℃
- C.5~+30℃
- D.5~+25℃
- 34
-
电能的实用单位是()。
- A.千瓦时
- B.千瓦
- C.伏时
- D.安时
- A.传感器
- B.变送器
- C.逆变器
- D.控制器
- 36
-
电功率的单位是()。
- A.W
- B.J
- C.A
- D.Ah
- A.由大到小
- B.由小到大
- C.因设备而异
- D.无顺序要求
- 38
-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对蓄电池进行清洁时,可以用湿布擦拭
- B.高频开关整流器交流输入端进行防雷时,交流中性线不需要加装防雷器件
- C.蓄电池每三年应做一次容量试验,使用五年后宜每年一次
- D.防酸式蓄电池在维护中不需要加水
- A.3
- B.4
- C.5
- D.8
- A.MTBF
- B.MTTR
- C.不可用度
- D.可用度
- A.增大
- B.减小
- C.不变
- D.不确定
- A.增大
- B.减小
- C.不变
- D.不确定
- A.不需要
- B.1组
- C.2组
- D.3组
- A.16mm2
- B.20mm2
- C.25mm2
- D.35mm
- 45
-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对蓄电池进行清洁时,可以用湿布擦拭
- B.高频开关整流器交流输入端进行防雷时,交流中性线不需要加装防雷器件
- C.蓄电池每三年应做一次容量试验,使用五年后宜每年一次
- D.铅酸蓄电池在维护中不需要加水
- A.输入
- B.电压
- C.输出
- D.电流
- A.最大分路负载电流
- B.最小分路负载电流
- C.各分路电流平均值
- D.各分路额定电流之和
- A.电池在25℃环境下以10小时率电流放电至终了电压所达能到的容量
- B.电池在25℃环境下以3小时率电流放电至终了电压所达能到的容量
- C.电池在25℃环境下以1小时率电流放电至终了电压所达能到的容量
- D.假设电池内活性物质全部反应所放出的电量
- A.“正极”在电源设备侧接地,“负极”在电源设备侧接压敏电阻
- B.“正极”在通信设备侧接地,“负极”在通信设备侧接压敏电阻
- C.“正极”在电源设备侧和通信设备侧接压敏电阻,“负极”在通信设备侧和电源设备侧接地
- D.“正极”在电源设备侧和通信设备侧均接地,“负极”在电源设备侧和通信设备侧均接压敏电阻
- A.环境温度,放电深度
- B.充放电电流
- C.电池容量的合理配置
- D.定期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