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2~3分钟
- B.20分钟以内;
- C.30分钟至一小时;
- D.一小时以上。
- A.启动应急消防泵;
- B.关闭空调、通风;
- C.关闭水密门;
- D.A+B+C
- A.使用时要戴好棉手套,靠近火焰,对准火焰根部连续喷射;
- B.轻拿轻放,防止撞击,寒冬季节使用时,不能时开时闭
- C.适用于扑灭电器火、金属火等;
- D.定期检查钢瓶内二氧化碳含量,若二氧化碳重量减少1/10时应立即补充
- A.闪点温度
- B.燃点温度
- C.自燃点温度
- D.以上都不对
- A.60%
- B.70%
- C.80%
- D.90%
- A.船长∕轮机长
- B.大副∕大管轮
- C.三副∕三管轮
- D.三副∕电机员
- A.少量的溢油着火,用化学干粉、泡沫灭火器或水雾均可;
- B.货油舱着火,用甲板泡沫系统或二氧化碳系统,水柱可用于重油火;
- C.船用厨房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化学干粉灭火器;
- D.燃油设备着火,使用泡沫或雾状喷水。
- A.CO
- B.氢
- C.甲烷
- D.A+B+C
- A.二氧化碳;
- B.1211;
- C.泡沫;
- D.沙土
- A.清洁用的纱头、破布,应存放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
- B.应立即清除成堆的包装材料;
- C.油漆、稀料等短时间不用,应存放在就近的物料间内;
- D.船员和旅客住处存放易燃品要征得船长的同意。
- A.发现问题
- B.拟定方案
- C.信息反馈;
- D.最终实施
- A.驾驶台
- B.第一货舱的后甲板
- C.首楼
- D.码应上
- 33
-
船舶消防栓的间隔为多大?
- A.10到20米
- B.20到30米
- C.20到40米
- D.50米以上
- A.甲类火的最佳灭火剂是水
- B.油轮油舱着火最好用二氧化碳扑灭;
- C.乙炔气着火可用干粉扑灭;
- D.7150灭火剂可以扑灭金属火。
- A.不在禁烟区吸烟;
- B.装完货后,货舱内的货灯不得移走;
- C.易燃品远离蒸汽管道、灯泡及其它可能引起燃烧的火源;
- D.在输油时,要不间断地观察油泵。
- 36
-
“三不放过”的原则是:
- A.事故原因没有调查清楚不放过
- B.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
- C.事故责任者和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 D.以上都对
- A.探明火情后,使用灭火机进行灭火;
- B.关闭一切燃油进出阀和通风,切断电源;
- C.用水枪冷却可能蔓延到的油箱、油柜、气瓶、舱壁等设备;
- D.必要时,气灌、油柜要排气降压以防爆炸。
- A.立即灭火;
- B.控制火势;
- C.防护周围;
- D.大声呼叫报警。
- A.用石棉毯罩住燃烧物使与空气隔绝;
- B.向着火舱释放氮气冲淡空气中的含氧量;
- C.关闭火场的通风孔、门窗,停止或减少氧气的供给;
- D.水雾罩住燃烧物灭火。
- A.轮机长
- B.大管轮
- C.二管轮
- D.三管轮
- A.小面积的油火;
- B.爆炸品火灾;
- C.沾油的棉纱着火;
- D.金属钠着火
- A.挥发点;
- B.闪点;
- C.自燃点;
- D.燃点。
- A.船尾安全的位置
- B.油漆间
- C.A和B 都对
- D.A和B都不对
- A.封填火势
- B.防护周围
- C.直接扑灭
- D.间接扑灭
- A.泡沫灭火剂
- B.二氧化碳
- C.大量的水
- D.水雾喷洒
- A.固体燃料燃烧前都必须转化为蒸汽状态;
- B.碎屑状的固体燃料比大块的物质燃烧猛烈;
- C.大块的固体燃料比粉碎后的燃料燃烧时间长;
- D.装卸粮食和其它微粒货物时,不易发生爆炸事故。
- A.(1)、(2)、(3)、(5)
- B.(1)、(3)、(5)
- C.(3)、(4)、(5)
- D.(1)、(2)、(3)、(4)、(5)
- A.为船上消防队指明着火点;
- B.提供有关处理火灾类型的资料;
- C.是否切断某些通风系统;
- D.以上均对。
- A.起居舱室
- B.服务舱室
- C.机舱
- D.以上均是
- A.(1)(2)(3)
- B.(2)(3)
- C.(1)(2)(3)(4)
- D.(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