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名誉权
- B.名称权
- C.经营权
- D.荣誉权
- A.受赠
- B.继承
- C.添附
- D.先占
- A.当事人一方必为行政主体
- B.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 C.以单方意思表示为前提
- D.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 A.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B.行为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 C.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 D.采取书面形式
- A.经营自主权
- B.名称权
- C.名誉权
- D.荣誉权
- A.资讯公开制度
- B.民主集中制
- C.公开调查制
- D.听证制度
- 17
-
行政指导的作用有( )。
- A.杜绝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 B.辅导和促进作用
- C.预防和抑制作用
- D.协调和疏导作用
- A.违法罚款
- B.违法吊销许可证和执照
- C.违法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
- D.违法征收财物、摊派费用
- A.通报批评
- B.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 C.行政处分
- D.履行职务
- A.作为行政违法
- B.实质性行政违法
- C.不作为行政违法
- D.行政相对方的违法
- A.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 B.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 C.行政机关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采取的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
- D.公安人员对公民施以暴力使公民受到伤害或死亡的行为
- A.申请人
- B.被申请人
- C.证人
- D.复议中的第三人
- 23
-
行政复议是( )的活动。
- A.行政监察
- B.特定行政
- C.行政机关
- D.人民法院
- A.《行政法》
- B.《行政诉讼法》
- C.《宪法》
- D.《国家赔偿法》
- A.10
- B.15
- C.30
- D.60
- 26
-
行政复议不用( )原则。
- A.调解
- B.便民
- C.合法
- D.及时
- A.复议判决
- B.复议决定
- C.复议裁定
- D.复议仲裁
- A.人民法院
- B.审判员
- C.合议庭
- D.审判委员会
- A.行政处罚
- B.行政强制
- C.逮捕
- D.行政征收
- A.一个月
- B.二个月
- C.三个月
- D.六个月
- A.人民政府对某工作人员的开除决定
- B.政府关于在某日某时对某条街禁止通行的决定
- C.人民政府责令某企业停产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定
- D.某国家机关对其内部某公务员的降职决定
- A.级别
- B.地域
- C.指定
- D.移送
- A.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 B.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 C.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D.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A.最高国家政务机关
- B.最高国家管理机关
- C.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 D.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B.宪法确认、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 C.宪法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 D.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A.兄、姐
- B.祖父母、外祖父母
- C.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
- D.关系密切的其他朋友
- A.法定代理人
- B.监护人
- C.委托代理人
- D.指定代理人
- A.政治协商原则
- B.民主集中制原则
- C.本国经验和外国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 D.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
-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 B.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 C.1787年美国宪法
- D.1791年法国宪法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C.根据年龄判断
-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A.指出了宪法的内容
- B.总结了宪法形式上的特点
- C.揭示了宪法的本质属性
- D.指出了国家的不同类型
-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 B.1791年法国宪法
- C.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 D.1919年法国《魏玛宪法》
- A.1954年
- B.1975年
- C.1978年
- D.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