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法院执行员知识测试题精选(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

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有( )。

  • A.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 B.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
  • C.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 D.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5

申请人提出的申请材料具有( )情形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

  • A.申请事项不属于行政机关职权范围
  • B.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
  • C.申请材料不齐全
  • D.申请材料不符合法定形式
7

某甲被公安机关错误拘留,后又被检察机关错误批准逮捕,请问,甲应向( )请求赔偿。

  • A.公安机关
  • B.检察机关
  • C.公安机关决定错误拘留的工作人员
  • D.检察机关决定批准逮捕的检察人员
8

甲厂经某市采沙许可证的法定发放机关地质矿产局批准取得了为期5年的采沙许可证,并经某区水电局等部门批准,在区江河管理站划定的区域内采沙。后因缴纳管理费问题与水电局发生纠纷。随后,该水电局越权向乙厂颁发了采沙许可证,准予乙厂在甲厂已被划定的区域内采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根据甲厂的申请,某市地质矿产局可以撤销水电局发给乙厂的采沙许可证
  • B.水电局应当撤销给乙厂发放的采沙许可证
  • C.若乙厂的采沙许可证被撤销,发放许可证的水电局应当承担乙厂相应的经济损失
  • D.甲厂可以要求水电局赔偿因向乙厂颁发许可证给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
9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任何许可只要依法取得就永远具有法律效率
  • B.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对国家经济和其他事务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式
  • C.许可证就是营业执照
  • D.许可取得后就意味着行政机关丧失对被许可人以及许可事项的行政监督检查权
10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行政案件,在哪些情形下,人民法院必须作出发回重审裁定?( )。

  • A.原审判决遗漏被告的
  • B.原审判决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第三人的
  • C.原审判决遗漏诉讼请求的
  • D.原审不予受理裁定有错误的
11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有:( )。

  • A.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 B.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 C.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
  • D.代履行
12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在哪些情形下,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撤诉处理?( )。

  • A.原告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 B.上诉人认为法院偏袒被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 C.原告申请撤诉,法院裁定不予准许,经合法传唤拒不到庭的
  • D.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的
13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行为( )。

  • A.享有陈述权
  • B.享有申辩权
  • C.享有复议权
  • D.享有赔偿权
14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有:( )。

  • A.行政拘留
  • B.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 C.扣押财物
  • D.冻结存款、汇款
16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有( )。

  • A.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 B.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 C.扣押财物
  • D.冻结存款、汇款
18

当事人逾期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

  • A.由作出处罚的行政机关强制执行
  • B.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 C.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9

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下列表述正确有( )。

  • A.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 B.听证一般公开进行
  • C.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参加听证
  • D.听证会由本案的调查人员主持
20

除涉及( )外,行政处罚听证公开举行。

  • A.国家秘密
  • B.商业秘密
  • C.个人隐私
  • D.巨额财产
21

某县工商局认定王某经营加油站系无照经营,予以取缔。王某不服,向市工商局申请复议,在该局作出维持决定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取缔决定。关于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A.市工商局审理王某的复议案件,应由二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参加
  • B.此案的被告应为某县工商局
  • C.市工商局所在地的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 D.如法院认定取缔决定违法予以撤销,市工商局的复议决定自然无效
22

当场处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 ),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 A.当事人的违法行为
  • B.行政处罚依据
  • C.罚款数额、时间和地点
  • D.行政机关名称
23

关于行政复议有关事项的处理,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A.申请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参加行政复议致行政复议中止满六十日的,行政复议终止
  • B.复议进行现场勘验的,现场勘验所用时间不计入复议审理期限
  • C.申请人对行政拘留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期间因申请人同一违法行为涉嫌犯罪,该行政拘留变更为刑事拘留的,行政复议中止
  • D.行政复议期间涉及专门事项需要鉴定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委托  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28

质监局发现王某生产的饼干涉嫌违法使用添加剂,遂将饼干先行登记保存,期限为1个月。有关质监局的先行登记保存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采取该行为的前提是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
  • B.可以由2名执法人员在现场直接作出
  • C.系对王某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质影响的行为
  • D.登记保存的期限合法
30

以下哪项不是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 )

  • A.冻结存款、汇款
  • B.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 C.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 D.代履行
31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人处以罚款的当场处罚,在( )情形下,当事人有权拒绝当场缴纳罚款。

  • A.依法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处罚的
  • B.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 C.不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
  • D.不适用听证程序作出罚款处罚决定的
32

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是( )。

  • A.规章
  • B.某省公安厅文件
  • C.某地级公安局文件
  • D.某县政府文件
33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一般情况下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范围是 ( )

  • A.100元以下罚款
  • B.50元以下罚款
  • C.30元以下罚款
  • D.20元以下罚款
35

一般情况下,行政处罚由( )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 A.被处罚人所在地
  • B.违法行为发生地
  • C.被处罚人所在地或者违法行为发生地
  • D.受害人所在地
36

下列何项属于行政处罚( )

  • A.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者的拘留
  • B.人民法院实施的司法拘留
  • C.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
  • D.国家安全机关对危害国家安全但尚未构成犯罪者的拘留
38

( )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 A.不满十四周岁
  • B.不满十六周岁
  • C.不满十八周岁
  • D.不满二十周岁
40

行政机关作出( )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 A.责令停产停业
  • B.行政拘留
  • C.没收10000元以上财物
  • D.没收1000元以上财务
41

下列哪些情形下当事人必须先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 )

  • A.县政府为汪某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杨某认为该行为侵犯了自己已有的集体土地使用权
  • B.高某因为偷税被某税务机关处罚,高某不服
  • C.派出所因顾某打架对其作了处罚,顾某认为处罚太重
  • D.对县国土资源局作出的处罚不服
43

关于行政复议第三人,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A.第三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参加复议
  • B.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不影响复议案件的审理
  • C.复议机关应为第三人查阅有关材料提供必要条件
  • D.第三人与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复议决定的强制执行制度不同
45

关于行政复议,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 A.《行政复议法》规定,被申请人应自收到复议申请书或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提出书面答复,此处的10日指工作日
  • B.行政复议期间,被申请人不得改变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
  • C.行政复议期间,复议机关发现被申请人的相关行政行为违法,可以制作行政复议意见书
  • D.行政复议实行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原则
46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申请人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就该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有关规定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这些规定不包( )。

  • A.国务院部门规定
  • B.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 C.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48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设定

  • A.只能由法律
  • B.只能由行政法规
  • C.可以由国务院、委员会制定的规章
  • D.可以由地方性法规
49

对某省某行政公署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由( )管辖。

  • A.该行政公署
  • B.该行政公署法制部门
  • C.某省人民政府
  • D.某省人民政府法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