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高校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2018年章节精选练习题(辐射类)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43

对中子射线的屏蔽可选用:

  • A.低原子序数的材料(铝、塑料或有机玻璃等)
  • B.高原子序数的材料(铅。混凝土等)
  • C.含氢量较高或含硼的材料(水、石蜡、硼砂等)
44

以下哪个不是减少电磁辐射的方法:

  • A.用布覆盖辐射源
  • B.对辐射源进行屏蔽
  • C.辐射源远离敏感物体或人
  • D.尽量缩短处于辐射区的时间
45

对β射线的屏蔽可选用:

  • A.低原子序数的材料(铝、塑料或有机玻璃等)
  • B.高原子序数的材料(铅、混凝土等)
  • C.含氢量较高或含硼的材料(水、石蜡、硼砂等)
46

对γ.χ射线的屏蔽可选用:

  • A.低原子序数的材料(铝、塑料或有机玻璃等)
  • B.高原子序数的材料(铅、混凝土等)
  • C.含氢量较高或含硼的材料(水、石蜡、硼砂等)
47

对α源的防护主要是:

  • A.内照射防护
  • B.外照射防护
  • C.不用防护
48

在辐射防护中,主要是针对哪四种辐射?

  • A.α粒子、β粒子、γ(X)射线和中子
  • B.α粒子、β粒子、γ(X)射线和电磁波
  • C.电磁波、β粒子、γ(X)射线和中子
  • D.α粒子、电磁波、γ(X)射线和中子
49

对γ(χ、β)源、中子源的防护主要是:

  • A.内照射防护
  • B.外照射防护
  • C.不用防护
50

外照射防护通常可采用:

  • A.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尽量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在人和辐射源之间加屏蔽物
  • B.尽可能地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
  • C.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 D.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口腔进入人体内
51

放射性实验需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佩戴个人辐射剂量计,可以知道当天接受的剂量和累积剂量,并将其控制在安全水平下
  • B.实验时必须带好专用的防护手套、口罩、穿工作服,实验完毕,立即洗手或洗澡。
  • C.实验时,力求迅速、熟练,尽量减少被辐射的时间,并应尽可能的利用夹具、机械手来操作,以便远离辐射源,同时应设置隔离屏蔽
  • D.以上都是
52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属于什么等级的辐射事故?

  • A.一般辐射事故
  • B.重大辐射事故
  • C.较大辐射事故
  • D.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54

各种放射性核素有哪种共同的衰变规律?

  • A.指数衰减规律
  • B.线性衰减规律
  • C.平方衰减规律
55

造成内照射的原因:

  • A.是因为吸入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空气,饮用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吃了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或者放射性物质从皮肤、伤口进入体内。
  • B.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造成损伤。
  • C.辐射损伤主要来自γ和X射线、中子,其次是β射线。
56

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属于什么等级的辐射事故?

  • A.一般辐射事故
  • B.较大辐射事故
  • C.重大辐射事故
  • D.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57

内照射特点是:

  • A.即使不再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已经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仍然在体内产生有害影响
  • B.当机体离开辐射场后,就不再受照射
  • C.只有当机体处于辐射场中时,才会引起辐射损伤
58

密封放射源是指:

  • A.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 B.能发射射线的所有物质
  • C.非密封在包壳里或者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
  • D.未密封的放射性物质,当简单封装后就是密封放射源
59

天然放射性的来源是:

  • A.核武器生产和试验
  • B.核能源生产
  • C.核技术应用
  • D.陆生放射性核素、宇生放射性核素
60

辐射源是指

  • A.放射源
  • B.放射性同位素
  • C.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