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中暑的处理原则
- B.判断病情的依据
- C.冻伤的处理原则
- D.急救的原则
- A.社会需要
- B.职责特定
- C.劳动手段
- D.发展条件
- A.拍打头部
- B.人工呼吸
- C.降温
- D.按腹部
- A.走路是否正常
- B.脸色是否正常
- C.话语的多少
- D.瞳孔的变化
- A.8:30~10:00
- B.10:00~11:00
- C.14:30~16:30
- D.10:30~14:30
- A.4小时
- B.2小时
- C.6小时
- D.24小时
- A.痛和痒
- B.硬
- C.软
- D.起皮
- A.莹火虫
- B.蜂类蛰伤
- C.七星瓢虫
- D.蝗虫
- A.流血
- B.咬伤舌头
- C.吐口水
- D.咬东西
- A.面色蜡黄
- B.面色惨白
- C.面色青紫
- D.面色红润
- A.沙子
- B.石子
- C.非生物性异物
- D.生物性异物
- A.感冒
- B.家长到幼儿园
- C.幼儿哭
- D.漏种、错种或重复接种
- A.眼内异物的处理
- B.咬伤的处理
- C.在气管异物的处理
- D.在鼻腔异物的处理
- A.鼻腔异物
- B.咽部异物
- C.气管异物
- D.小外伤
- A.对所有的工作人员应立即进行隔离
- B.对患病工作人员应立即进行隔离
- C.对所有的婴幼儿应立即进行隔离
- D.将可疑患儿临时放在班上
- A.剂量
- B.性别
- C.喝水的多少
- D.时间的长短
- A.大便状况
- B.吃饭情况
- C.大小便状况
- D.情绪情况
- A.日晒消毒
- B.化学消毒
- C.蒸汽消毒
- D.图书消毒
- A.在园的婴幼儿
- B.毕业的幼儿
- C.妈妈
- D.奶奶、爷爷
- 20
-
婴幼儿入园后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婴儿每季度应体检一次;()的婴儿,每半年体检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3岁以上的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量身高和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
- A.6~12岁
- B.1岁
- C.3~6岁
- D.1~3岁
- A.起床
- B.入园
- C.洗脸
- D.锻炼
- A.婴幼儿在哭闹时,少吃东西
- B.少说话
- C.婴幼儿在哭闹时,不要让其吃东西
- D.婴幼儿少躺在床上吃饭
- A.119号码
- B.120号码
- C.商场的名字
- D.家庭的电话号码
- A.体重(kg)=年龄×3+5(或8)
- B.体重(kg)=年龄×5(或8)
- C.体重(kg)=年龄×6(或8)
- D.体重(kg)=年龄×2+7(或8)
- A.身体素质训练
- B.减肥活动
- C.身体锻炼
- D.教育
- A.1-6岁
- B.3-15岁
- C.2-12岁
- D.6-12岁
- A.20%~49%
- B.30%~49%
- C.10%~49%
- D.40%~59%
- A.轻度肥胖
- B.极度肥胖
- C.重度肥胖
- D.中度肥胖
- A.20%~39%
- B.30%~39%
- C.10%~39%
- D.15%~39%
- A.父母影响
- B.神经
- C.教育
- D.饮食
- A.体弱儿
- B.肥胖儿
- C.早产儿
- D.患病的儿童
- A.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其抵抗力
- B.注意环境的变化
- C.提醒孩子多穿衣服
- D.提醒孩子多喝水
- A.血压
- B.呼吸
- C.每博输出率
- D.平均心率
- A.做好场地准备的同时
- B.婴幼儿户外活动前
- C.婴幼儿户外活动中
- D.婴幼儿户外活动后
- A.紧张的学习生活
- B.衣服的薄厚
- C.活动时间的长短
- D.天气的变化
- A.肌肉
- B.心脏
- C.表情
- D.骨骼
- A.有差异的
- B.大致相同的
- C.大不相同的
- D.一样的
- A.做好记录
- B.及时通报给婴幼儿
- C.及时了解天气的变化情况
- D.做好准备
- A.参与婴幼儿的活动
- B.指导婴幼儿的活动
- C.为婴幼儿增减衣服
- D.设计婴幼儿的活动
- A.指导个别婴幼儿参与活动
- B.做好保育工作记录
- C.做好个别婴幼儿活动的记录
- D.认真观察个别婴幼儿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