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宫内生长发育阶段和宫外生长发育阶段
- B.智力发育阶段和身体发育阶段
- C.婴儿发育阶段和儿童发育阶段
- D.动作发育阶段和社会交往发育阶段
- A.视觉、听觉、触觉和前庭平衡方面的训练
- B.知觉、动手操作和手眼协调方面的训练
- C.多种感官按看、听、触觉等顺序逐一参与的训练
- D.多种感官逐一相加的训练。
- A.遗传潜力和环境因素家长
- B.均衡膳食,充分睡眠,适度运动,愉快心情
- C.婴儿生长发育是前后连续的,相互影响的
- D.家长学历的高低
- A.为婴儿的发展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
- B.为婴儿提供最好最贵的玩具
- C.为婴儿的发展提供可感知的丰富的玩具和材料
- D.父母、育婴员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对婴儿的影响
- A.向家庭提供与实施计划有关的咨询
- B.向家庭提供与实施计划有关的服务
- C.向家庭提供与实施计划无关的咨询与服务
- D.为婴儿设定的记录表
- A.活动的准备工作
- B.教师的疑难问题
- C.婴儿一日生活起居
- D.活动中所用的玩具、教具和道具
- A.0——3岁
- B.0——6岁
- C.0——1岁
- D.0——18岁
- A.增强员工独立意识
- B.磨合企业上级与员工关系
- C.使员工规规矩矩做事情
- D.增强企业凝聚力
- A.局部按摩、感觉统合
- B.敲击练习、感觉统合
- C.敲击练习、球类游戏
- D.局部按摩、敲击练习
- A.抓、拿、摸、投掷、撕、握、插等
- B.抓握、捏取、压搓、折叠、捆绑、对击、点指等
- C.抓、拿、摸、平衡、投掷等
- D.拿、摸、爬、走等
- 11
-
( )是铁的主要来源。
- A.海藻类
- B.乳、蔬菜类
- C.肝、蛋黄、血、红枣、瘦肉、桃、杏、黑李等
- D.粗粮类
- A.可以保证婴儿生长激素的分泌
- B.促进婴儿身高、体重的增长
- C.保证婴儿认知能力的提高
- D.帮助婴儿调节情绪
- A.敲、拍、打、捏、抓
- B.拉、撞、拍、掐、打
- C.敲、撞、打、踢、拧
- D.揉、抓、拉、压、弹
- A.15%左右
- B.25%左右
- C.35%左右
- D.45%左右
- A.成人抱着跑、牵手跑、放手跑、自动停稳跑
- B.成人抱着跑、推小车走、跨越障碍、自动停稳跑
- C.练习跨越障碍、移动行走、扶东西走
- D.走坡路、牵手跑、逗着跑、自动停稳跑
- A.需要支撑起自己身体重量
- B.克服地心引力
- C.需要有方位的识别能力
- D.前庭平衡系统充分配合
- A.后退爬、手足爬行、手膝爬行
- B.抵足爬行、手膝爬行、手足爬行
- C.后退爬行、腹部贴地爬行、手足爬行
- D.后退爬行、抵足爬行、腹部贴地爬行
- 18
-
( )是铁的主要来源
- A.海藻类
- B.乳、蔬菜
- C.肝、蛋黄、血、红枣、瘦肉、桃、杏、黑李等
- D.粗粮
- 19
-
碘的主要食物来源( )
- A.乳、蔬菜等
- B.肝、蛋黄、血、红枣、瘦肉、桃、杏、黑李等
- C.海藻类
- D.各种食物
- A.烂米饭、碎末豆腐干
- B.鸡鸭鱼去骨去刺,面食可选包子饺子
- C.肉虾剁成碎末
- D.鲜豆,土豆剁成泥状
- 21
-
( )是钙的主要来源
- A.海藻类
- B.肝、蛋黄、血、红枣、瘦肉、桃、杏、黑李等
- C.乳、蔬菜
- D.奶、蛋类
- A.婴儿的家庭状况
- B.教学环境的基本状况
- C.婴儿当时的基本状况
- D.婴儿和育婴师的基本状况
- A.设计游戏,要从本地、本园、个体条件出发,结合婴儿的实际情况
- B.编制游戏,完全按家长的要求
- C.编制游戏,要考虑社会领域对婴儿的发展价值、婴儿身心特点两个要素
- D.实施游戏,要以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婴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
- A.施教者的能力
- B.婴儿的能力
- C.游戏环境
- D.婴儿的兴趣
- A.语言
- B.思维判断
- C.动作
- D.眼睛看
- A.吃饱
- B.饥饿
- C.吃适量的水果后
- D.喝了适量的水后
- A.呼吸道
- B.消化道
- C.肠道
- D.口腔
- A.到别人家作客时不论婴儿有什么不良行为都不要批评他
- B.家长不用教,婴儿长大就会明白
- C.婴儿乱翻别人东西时要严厉的呵斥他
- D.让婴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 A.保证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 B.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 C.忌服任何“减肥食品”“减肥药品”“减肥饮品”
- D.减少睡眠和控制饮食
- A.对婴儿的自我表现及时给表扬和鼓励
- B.要经常当众指出婴儿的错误
- C.对于婴儿的错误要严厉的批评,并要求婴儿马上改正
- D.对婴儿的自我表现及时制止
- A.过量
- B.不足
- C.过低
- D.过高
- A.后囟3个月左右,前囟1—1.5岁
- B.前囟3个月左右,后囟1—1.5岁
- C.前囟1岁左右,后囟半岁
- D.后囟3个月左右,前囟2—2.5岁
- A.语言
- B.思维判断
- C.动作
- D.眼睛看
- A.拉肚子
- B.便秘
- C.呕吐
- D.营养均衡
- A.疼痛
- B.局部皮肤红肿
- C.瘙痒
- D.以上都是
- A.4个月
- B.6个月
- C.8个月
- D.10个月
- A.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 B.能够编制综合性个别化发展计划
- C.选择社会交往训练
- D.选择适宜的语言训练游戏
- A.0~1岁
- B.1~2岁
- C.2~3岁
- D.3~4岁
- A.会测量身长体重
- B.预防和疾病的护理
- C.识别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不良
- D.避免铅中毒
- A.正确冲调奶粉
- B.选择换洗尿布
- C.会选择饮用水
- D.能够识别脱水
- A.维生素
- B.辅食
- C.零食
- D.主食
- A.2-3毫升
- B.3-4毫升
- C.3-5毫升
- D.5-10毫升
- A.用药
- B.增添辅食
- C.喝水
- D.吃午点
- A.在临近或略低于婴儿的发展水平的位置确定各个领域的目标
- B.在临近或略高于婴儿的发展水平的位置确定各个领域的目标
- C.总目标的确定要以各领域发展水平的均值为基础
- D.要以婴儿发育评价为依据
- A.贫困地区婴儿的特点与需要
- B.整体婴儿的特点与需要
- C.每个婴儿的特点与需要
- D.每个婴儿的家庭情况
- A.婴儿的玩伴关系是在亲子关系之后发生的
- B.玩伴关系不排斥亲子关系
- C.玩伴关系可由亲属关系来代替
- D.玩伴关系不能由亲子关系来代替
- A.尊重每个婴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 B.设计能够促进婴儿个体各领域发展的教学计划
- C.促进婴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 D.促进所有婴儿在统一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 A.差异性
- B.活动性、游戏性
- C.反复性
- D.整体教育思想
- A.评估婴儿成长的进步情况
- B.依据评估的结果编写书面教材
- C.确定游戏活动设计得是否合理
- D.评估育婴员/育婴师的教育教学成果
- A.22
- B.32
- C.46
- D.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