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育婴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答案(备考)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 )是婴儿生长发育的两个阶段。

  • A.宫内生长发育阶段和宫外生长发育阶段
  • B.智力发育阶段和身体发育阶段
  • C.婴儿发育阶段和儿童发育阶段
  • D.动作发育阶段和社会交往发育阶段
2

( )方法能提高婴幼儿大脑感觉统合功能。

  • A.视觉、听觉、触觉和前庭平衡方面的训练
  • B.知觉、动手操作和手眼协调方面的训练
  • C.多种感官按看、听、触觉等顺序逐一参与的训练
  • D.多种感官逐一相加的训练。
3

( )不是影响婴儿宫外生长发育主要因素。

  • A.遗传潜力和环境因素家长
  • B.均衡膳食,充分睡眠,适度运动,愉快心情
  • C.婴儿生长发育是前后连续的,相互影响的
  • D.家长学历的高低
4

环境育人原则中良好的物质环境是指( )。

  • A.为婴儿的发展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
  • B.为婴儿提供最好最贵的玩具
  • C.为婴儿的发展提供可感知的丰富的玩具和材料
  • D.父母、育婴员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对婴儿的影响
5

( )不是实施教学计划的相关服务内容。

  • A.向家庭提供与实施计划有关的咨询
  • B.向家庭提供与实施计划有关的服务
  • C.向家庭提供与实施计划无关的咨询与服务
  • D.为婴儿设定的记录表
6

游戏记录的内容由( )等组成。

  • A.活动的准备工作
  • B.教师的疑难问题
  • C.婴儿一日生活起居
  • D.活动中所用的玩具、教具和道具
7

( )可以统称为婴儿期。

  • A.0——3岁
  • B.0——6岁
  • C.0——1岁
  • D.0——18岁
8

职业道德对企业起到( )的作用。

  • A.增强员工独立意识
  • B.磨合企业上级与员工关系
  • C.使员工规规矩矩做事情
  • D.增强企业凝聚力
9

触摸抓握、( )是婴儿手部的基本训练。

  • A.局部按摩、感觉统合
  • B.敲击练习、感觉统合
  • C.敲击练习、球类游戏
  • D.局部按摩、敲击练习
10

捏、拼( )组成了婴儿精细动作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

  • A.抓、拿、摸、投掷、撕、握、插等
  • B.抓握、捏取、压搓、折叠、捆绑、对击、点指等
  • C.抓、拿、摸、平衡、投掷等
  • D.拿、摸、爬、走等
11

( )是铁的主要来源。

  • A.海藻类
  • B.乳、蔬菜类
  • C.肝、蛋黄、血、红枣、瘦肉、桃、杏、黑李等
  • D.粗粮类
12

培养婴儿良好的睡眠习惯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保证婴儿生长激素的分泌
  • B.促进婴儿身高、体重的增长
  • C.保证婴儿认知能力的提高
  • D.帮助婴儿调节情绪
13

皮肤按摩的正确方式是( )

  • A.敲、拍、打、捏、抓
  • B.拉、撞、拍、掐、打
  • C.敲、撞、打、踢、拧
  • D.揉、抓、拉、压、弹
15

防止婴儿跑不稳主要是采用( )等几种方法来进行训练的

  • A.成人抱着跑、牵手跑、放手跑、自动停稳跑
  • B.成人抱着跑、推小车走、跨越障碍、自动停稳跑
  • C.练习跨越障碍、移动行走、扶东西走
  • D.走坡路、牵手跑、逗着跑、自动停稳跑
16

不属于婴儿学站是身体基础能力要求是( )

  • A.需要支撑起自己身体重量
  • B.克服地心引力
  • C.需要有方位的识别能力
  • D.前庭平衡系统充分配合
17

( )等组成了婴儿爬行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 A.后退爬、手足爬行、手膝爬行
  • B.抵足爬行、手膝爬行、手足爬行
  • C.后退爬行、腹部贴地爬行、手足爬行
  • D.后退爬行、抵足爬行、腹部贴地爬行
18

( )是铁的主要来源

  • A.海藻类
  • B.乳、蔬菜
  • C.肝、蛋黄、血、红枣、瘦肉、桃、杏、黑李等
  • D.粗粮
19

碘的主要食物来源( )

  • A.乳、蔬菜等
  • B.肝、蛋黄、血、红枣、瘦肉、桃、杏、黑李等
  • C.海藻类
  • D.各种食物
20

2-3岁婴儿固体食物的正确选择( )

  • A.烂米饭、碎末豆腐干
  • B.鸡鸭鱼去骨去刺,面食可选包子饺子
  • C.肉虾剁成碎末
  • D.鲜豆,土豆剁成泥状
21

( )是钙的主要来源

  • A.海藻类
  • B.肝、蛋黄、血、红枣、瘦肉、桃、杏、黑李等
  • C.乳、蔬菜
  • D.奶、蛋类
22

下列哪一项是设计编制个别教学计划前最需要了解的内容( )。

  • A.婴儿的家庭状况
  • B.教学环境的基本状况
  • C.婴儿当时的基本状况
  • D.婴儿和育婴师的基本状况
23

不属于编制、设计和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的注意事项的内容是( )。

  • A.设计游戏,要从本地、本园、个体条件出发,结合婴儿的实际情况
  • B.编制游戏,完全按家长的要求
  • C.编制游戏,要考虑社会领域对婴儿的发展价值、婴儿身心特点两个要素
  • D.实施游戏,要以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婴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
24

设计一日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小步伐原则,要根据( )来决定阶梯的跨度。

  • A.施教者的能力
  • B.婴儿的能力
  • C.游戏环境
  • D.婴儿的兴趣
25

( )是6-12月婴儿最常用的认知方式。

  • A.语言
  • B.思维判断
  • C.动作
  • D.眼睛看
26

婴儿( )时,会影响睡眠。

  • A.吃饱
  • B.饥饿
  • C.吃适量的水果后
  • D.喝了适量的水后
28

通过( ),可以提高婴儿社会交往的技巧。

  • A.到别人家作客时不论婴儿有什么不良行为都不要批评他
  • B.家长不用教,婴儿长大就会明白
  • C.婴儿乱翻别人东西时要严厉的呵斥他
  • D.让婴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29

婴儿常见疾病家庭护理不包括( )。

  • A.保证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 B.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 C.忌服任何“减肥食品”“减肥药品”“减肥饮品”
  • D.减少睡眠和控制饮食
30

可以帮助婴儿克服害羞和认生现象的方法( )。

  • A.对婴儿的自我表现及时给表扬和鼓励
  • B.要经常当众指出婴儿的错误
  • C.对于婴儿的错误要严厉的批评,并要求婴儿马上改正
  • D.对婴儿的自我表现及时制止
32

( )是婴儿婴儿前囟和后囟的闭合时间

  • A.后囟3个月左右,前囟1—1.5岁
  • B.前囟3个月左右,后囟1—1.5岁
  • C.前囟1岁左右,后囟半岁
  • D.后囟3个月左右,前囟2—2.5岁
33

( )6—12月婴儿最常用的认知方式。

  • A.语言
  • B.思维判断
  • C.动作
  • D.眼睛看
34

喂养过度婴儿会出现如下症状( )

  • A.拉肚子
  • B.便秘
  • C.呕吐
  • D.营养均衡
37

高级育婴师在早期教育方面比育婴员(师)多掌握的内容有( )

  • A.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 B.能够编制综合性个别化发展计划
  • C.选择社会交往训练
  • D.选择适宜的语言训练游戏
39

高级育婴师在日常生活与护理方面比育婴员(师)多掌握的有( )等内容。

  • A.会测量身长体重
  • B.预防和疾病的护理
  • C.识别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不良
  • D.避免铅中毒
40

( )是高级育婴师在生活照料方面应比育婴员(师)更多掌的职业内容。

  • A.正确冲调奶粉
  • B.选择换洗尿布
  • C.会选择饮用水
  • D.能够识别脱水
42

添加泥糊状食品要定时定量,开始可为( )。

  • A.2-3毫升
  • B.3-4毫升
  • C.3-5毫升
  • D.5-10毫升
44

确定个体游戏目标不应采取的方法是( )。

  • A.在临近或略低于婴儿的发展水平的位置确定各个领域的目标
  • B.在临近或略高于婴儿的发展水平的位置确定各个领域的目标
  • C.总目标的确定要以各领域发展水平的均值为基础
  • D.要以婴儿发育评价为依据
45

个别化教学计划是根据( )制定的促进婴儿发展的教学计划。

  • A.贫困地区婴儿的特点与需要
  • B.整体婴儿的特点与需要
  • C.每个婴儿的特点与需要
  • D.每个婴儿的家庭情况
46

下列对玩伴关系与亲子关系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 A.婴儿的玩伴关系是在亲子关系之后发生的
  • B.玩伴关系不排斥亲子关系
  • C.玩伴关系可由亲属关系来代替
  • D.玩伴关系不能由亲子关系来代替
47

下列对婴儿教育的最终目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尊重每个婴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 B.设计能够促进婴儿个体各领域发展的教学计划
  • C.促进婴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 D.促进所有婴儿在统一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49

( )不属于总结性评估的目的。

  • A.评估婴儿成长的进步情况
  • B.依据评估的结果编写书面教材
  • C.确定游戏活动设计得是否合理
  • D.评估育婴员/育婴师的教育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