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
浸出毒性
- 正确
- 错误
- 13
-
报纸、纸皮属于可回收物。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20
-
常喝纯净水对身体有益。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湿式洗气法
- B.干式洗气法
- C.半干式洗气法
- D.催化燃烧法
- A.就业前健康检查
- B.健康检查档案
- C.工伤发病率计算
- D.平均工龄计算
- E.定期健康检查
- A.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
- B.氮氧化合物
- C.二氧化碳
- D.铅的化合物及颗粒物
- E.二氧化硫
- A.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B.环境监测机构
- C.环境科研机构
- D.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
- A.减少处理垃圾用地
- B.减少处理垃圾的费用
- C.利于回收再利用
- D.减少垃圾数量
- A.氮氧化物
- B.二氧化硫
- C.碳化氢
- D.烟尘
- A.获取环境信息
- B.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
-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 D.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 A.大包装的商品
- B.小包装的商品
- C.一次性用品
- D.附带广告宣传材料的商品
- A.氨水
- B.NaOH
- C.8
- D.9
- E.10
- A.卫生填埋
- B.焚烧
- C.堆肥
- D.倒到河里
- 34
-
环境噪声声级计分为()。
- A.Ⅰ型声级计
- B.Ⅱ型声级计
- C.Ⅲ型声级计
- D.0型声级计
- A.机动车用作抵押的
- B.小客车加装前后防撞装置
- C.机动车报废的
- D.更换发动机的
- A.固态吸附剂或固体吸收剂
- B.固态吸附剂或液态吸收剂
- C.固体吸收剂
- D.固态吸附剂
- 37
-
"节水"就是()。
- A.限制用水
- B.不让用水
- C.合理用水,高效率用水
- D.少用水
- A.小木车
- B.扫帚
- C.铁锹
- D.铁耙
- A.停车状态开发动机
- B.中速行驶
- C.高速行驶
- A.1~2
- B.3~4
- C.5~7
- D.8~10
- A.1%以下
- B.1~5%
- C.5~10%
- D.10~15%
- A.运输工具加油站
- B.运输工具加气站
- C.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
- D.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
- A.5.6;4.9
- B.7;4.9
- C.5.6;4.5
- D.7;4.5
- A.连续堆肥
- B.间歇堆肥
- C.静态堆肥
- D.露天堆肥
- A.白鹭
- B.白鹤
- C.鸽子
- D.天鹅
- A.4.2468→4.2
- B.23.4548→23.5
- C.0.4643→0.5
- D.1.0501→1.0
- A.9个
- B.8个
- C.7个
- A.简约消费
- B.可持续消费
- C.节俭消费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赔偿法》
- A.不可降解塑料所造成的污染
- B.废纸所造成的污染
- C.所有白色物质抛弃后所造成的污染
- A.具有腐蚀性的固体废物
- B.具有反应性的液态废物
- C.具有感染性的固体废物
- D.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
- A.纸尿裤
- B.杀虫剂
- C.床单
- D.过塑膜
- A.部分用于环境污染防治
- B.全部用于辖区内环境污染治理
- C.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
- A.燃料脱硫
- B.燃料烟气进行脱硫
- C.采用低硫燃料和清洁能源替代
- D.在锅炉流化燃料过程中向炉内喷入纯碱粉末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以达到脱硫效果
- 55
-
废弃的卫生纸属于()。
- A.可回收物
- B.干垃圾
- C.有害垃圾
- D.湿垃圾
- A.≥4
- B.=4
- C.≤4
- D.≥8
- A.抓深化改革惠民生
- B.抓有效投资促转型
- C.抓绿色发展优环境
- A.瞬时水样
- B.混合水样
- C.综合水样
- D.平均水样
- A.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环境监管
- B.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
- C.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和自然生态管理
- D.国有自然环境资产监管和自然生态管理
- A.水平距离10米
- B.房屋间距10米
- C.水平距离9米
- D.房屋间距9米
- A.COVs
- B.HO
- C.VOCs
- D.PM2.52
- A.节能目录管理
- B.节能标识管理
- C.能源效率标识管理
- A.12971
- B.13669
- C.11432
- D.10078
- A.环境保护税
- B.矿产资源税
- C.排污费
- A.跨省城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 B.跨地(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 C.跨重点区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 D.跨重点流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