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7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技术包括()。
  • 燃料替代
  • 植树造林
  • 二氧化碳固存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40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不包括()。
  • 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
  • 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 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 资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4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的体现包括()。
  • 道家的“道法自然”
  • 佛家的“三世”和“尊重生命”
  • 墨家的“节用”和“民本技经”
  •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与“仁民爱物”
42
生态安全的特点包括()。
  • 生态危机影响深远化
  • 生态危机后果严重化
  • 生态安全“代际”化
  • 生态安全全民化
43
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主要体现在()。
  • 推进绿色发展
  •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46
2016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
  •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
48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了一系列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
  • 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49
发展生态产业涉及的部门包括()。
  • 服务部门
  • 交换部门
  • 分解部门
  • 再生部门
51
生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是()。
  • 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管理
  • 建立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 确保一个地区、国家或全球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支持功能
  • 使生态安全不至于减缓或中断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进程
52
人类面临的环境困境包括()。
  • 重金属污染、环境痕量污染物污染
  • 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 大气污染、水污染
  • 噪声污染、辐射污染
5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
  • 自动识别技术
  • 传感器技术
  • 无线通信技术
  • 有线通信技术
55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 游牧文明
  • 农业文明
  • 工业文明
  • 生态文明
56
()的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人与自然
  • 人与人
  • 人与社会
  • 人与人工自然
57
从()的角度,发展绿色经济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改变经济发展的能源结构
  • 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
  • 资源利用程度
  • 资源节约
59
中国在2008年后积极推进碳交易平台建设,先后成立了很多交易平台,包括()。
  • 北京环境交易所
  •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
60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包括()。
  • 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
  • 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抉择
  • 是参与全球治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举措
  • 是提高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61
2016年3月,正式发布的()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具体化、规则化、操作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62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的评价是()。
  • 成效显著
  • 成就显著
  • 成效卓著
  • 成就卓著
67
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推进绿色发展的内容包括()。
  • 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69
应对生态安全问题的对策包括()。
  • 正视全球气候变化、严防绿色恐怖主义、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类公约
  • 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安全协调机构、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注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 重视周边相邻国家的生态安全问题、参与消除全球异地污染的经济一体化
  • 发展非政府性的生态组织、促进生态治理全球一体化结构的形成
115
信息产业包括()。(2.0分))
  • A.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
  • B.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业
  • C.电子信息传输服务业
  • D.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E.其他信息相关服务
116
关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2.0分))
  • A.涉及面广
  • B.评价范围大
  • C.程序简单
  • D.针对的是战略层面
117
生态保护红线包括()。(2.0分))
  • A.生态功能保障基线
  • B.环境质量安全底线
  • C.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 D.自然资源利用下线
125
在我国,()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 A.《“十二五”规划纲要》
  • B.十八届三中全会
  • C.《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 D.十八届五中全会
126
关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对象一般是多个项目
  • B.涉及面较小
  • C.评价范围较小
  • D.工作较为简单
128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绿色转型。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D.《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129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包括()。(2.0分))
  • A.涵养水源
  • B.保持水土
  • C.改善环境
  • D.保持生态平衡
130
水污染的危害有()。(2.0分))
  • A.污染物通过饮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 B.破坏水体中的生态平衡
  • C.影响水生动植物,进一步影响人类的生存
  • D.破坏工农业生产,严重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
131
《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到2030年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2.0分))
  • A.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 B.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 C.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
  • D.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
141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 A.游牧文明
  • B.农业文明
  • C.工业文明
  • D.生态文明
142
世界上第一本将环保作为主题的科普图书是()。
  • A.《封闭圈》
  • B.《增长的极限》
  • C.《只有一个地球》
  • D.《寂静的春天》
144
生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是()。(2.0分))
  • A.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管理
  • B.建立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 C.确保一个地区、国家或全球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支持功能
  • D.使生态安全不至于减缓或中断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进程
145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带头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2.0分))
  • A.发达国家
  • B.最不发达国家
  • C.经济转型国家
  • D.发展中国家
148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上处在()的状态。(2.0分))
  • A.资源损害型
  • B.环境耗费型
  • C.资源耗费型
  • D.环境损害型
149
《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比较具体的目标包括()。(2.0分))
  • A.消除贫困和实现适度的经济增长
  • B.控制人口和开发人力资源
  • C.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
  • D.推动技术进步和对于危险的有效控制
150
下列国际组织中,对环境问题进行关注的有()。(2.0分))
  • A.世界自然保护同盟
  • B.世界自然基金会
  •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D.绿色和平组织
155
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是()。
  • A.节约能源资源
  • B.开展新能源革命
  • C.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发展相协调
  • D.经济发展必须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协调
156
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包括()。(2.0分))
  • A.国土生态安全问题、健康生态安全问题、城市生态安全问题
  • B.人口生态安全问题、贫困生态安全问题、核生态安全问题
  • C.非可控生物入侵生态安全问题
  • D.经济建设活动引发生态安全问题
163
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包括()。(2.0分))
  • A.综合性
  • B.多样性
  • C.时代性
  • D.高效和持续性
164
关于我国水污染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2.0分))
  • A.水体缺氧状况十分严重
  • B.内陆湖泊全部富营养化
  • C.湖泊面积正在萎缩
  • D.对工农业、市政工业、人体健康等方面造成巨大损失
165
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的()通过了“巴厘路线图”。
  •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会议
  • B.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
  • D.《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
166
在生态文明社会,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应该是()。
  • A.敬畏自然
  • B.征服自然
  • C.改造自然
  • D.顺应自然
170
()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绿色发展规划。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D.《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172
()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 A.《“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B.《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C.《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
  • D.《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
175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 A.永续发展
  • B.生态公正
  • C.共生和谐
  • D.持续文明
176
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
  • 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
  • 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 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 D.杜绝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180
关于工业产业园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2.0分))
  • A.一种新型的城镇
  • B.包括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
  • C.主要功能是管理、服务、集聚
  • D.是现代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181
我国要实现以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来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做到()。(2.0分))
  • A.系统构建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改变目前多部门治水的混乱格局
  • B.变革控制排污总量的思维,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引导企业改进技术,在源头上真正使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 C.严惩污染水环境行为,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问题,通过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使公众有序参与环境保护
  • D.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严格按生态规律进行建设,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上,符合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要求
188
贫困地区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形,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
  • A.海拔较高的地区
  • B.人迹罕至的地区
  • C.自然环境脆弱的地区
  • D.物种丰富的地区
189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包括()。(2.0分))
  • A.冰川消融
  • B.永久冻土层融化
  • C.海平面上升
  • D.咸潮入侵
190
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五类”“三级”组成。其中,“五类”指五种类型的环境标准,包括()。(2.0分))
  • A.环境质量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基础标准
  • 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 E.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191
应对生态安全问题的对策包括()。(2.0分))
  • A.正视全球气候变化、严防绿色恐怖主义、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类公约
  • B.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安全协调机构、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注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 C.重视周边相邻国家的生态安全问题、参与消除全球异地污染的经济一体化
  • D.发展非政府性的生态组织、促进生态治理全球一体化结构的形成
192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包括()。(2.0分))
  • A.保障公众合法生存权利和环境权利的需要
  • B.体现了一个国家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发育的程度
  • C.弥补政府管理缺陷的需要
  • D.能够扩大影响,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
19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的时间是()。
  • A.2015年1月1日
  • B.2016年1月1日
  • C.2017年1月1日
  • D.2018年1月1日
200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不包括()。
  • A.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
  • B.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 C.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 D.资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4
绿色发展的时代特征包括()。(2.0分))
  • A.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
  • B.资源能源的节约发展
  • C.国家和社会的创新发展
  • D.人口的均衡发展、生态的安全发展
213
城市的功能包括()。(2.0分))
  • A.管理
  • B.服务
  • C.创新
  • D.集散
214
我国面临的国土生态安全问题包括()。(2.0分))
  • A.水污染、大气污染
  • B.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
  • C.森林锐减、草地退化、湿地减少
  • D.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215
大气污染的危害有()。(2.0分))
  • A.危害人体健康
  • B.影响动植物生长
  • C.破坏经济资源
  • D.改变地球的气候,造成全球变暖、臭氧层耗损、酸雨等全球环境问题
216
重建经济秩序的措施包括()。(2.0分))
  •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有害物质的国际间流动,减少在贫困地区设置污染性工业
  • B.消除贫困
  • C.制止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削减核武器数量,把核力量对全球生态环境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可能性控制到最小限度
  • D.加强对生物基因的保护,建立全球性的生态保护区,设置以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的贸易限制,划分生态环境脆弱类型,规定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成本核算的级差标准
226
发展生态产业集群的实质是()。
  • A.共生理论在产业链接与区域合作中的应用
  • B.加快生态工业建设的步伐
  • C.提升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效
  • D.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27
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有()。(2.0分))
  • A.固体废物中有害气体和粉尘会污染大气
  • B.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会向土壤迁移,污染土壤,对植物产生间接污染
  • C.固体废物会使水体遭受污染,富营养化进一步加剧
  • D.通过大气、土壤、水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228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包括的目标类别有()。(2.0分))
  • A.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
  • B.年度评价结果
  • C.公众满意程度
  • D.生态环境事件
229
国际社会在1997年制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类公约,它是()。
  • A.《巴黎协定》
  • B.《京都议定书》
  • 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D.《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233
在我国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最重要的是()。(2.0分))
  • A.变革传统的农业观念
  • B.改革单一的“谷物大田耕作制”
  • C.把农田生态系统和畜牧业生态系统结合起来
  • D.走“混合饲养型耕作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