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专题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关键一招
  • A、扩大有效投资
  • B、扩大内需
  • C、改革开放
  • D、推动旅游业复苏
4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关键一招
  • A、扩大有效投资
  • B、扩大内需
  • C、改革开放
  • D、推动旅游业复苏
5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现代化道路打破了以下迷思:( )
  • A.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玻璃天花板”
  • B.打破了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现代化的论断
  • C.打破了西方列强现代化过程中“国强必霸”的悖论
  • D.打破了“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
7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16个方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精辟概括,其中的第一方面是( )。
  • A.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B.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 C.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
  • D.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9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现代化道路打破了以下迷思:( )
  • A.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玻璃天花板”
  • B.打破了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现代化的论断
  • C.打破了西方列强现代化过程中“国强必霸”的悖论
  • D.打破了“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
10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关键一招
  • A、扩大有效投资
  • B、扩大内需
  • C、改革开放
  • D、推动旅游业复苏
11
( )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人民民主
15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关键一招
  • A、扩大有效投资
  • B、扩大内需
  • C、改革开放
  • D、推动旅游业复苏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16个方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精辟概括,其中的第一方面是( )。
  • A.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B.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 C.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
  • D.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17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现代化道路打破了以下迷思:( )
  • A.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玻璃天花板”
  • B.打破了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现代化的论断
  • C.打破了西方列强现代化过程中“国强必霸”的悖论
  • D.打破了“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
20
( )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人民民主
21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16个方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精辟概括,其中的第一方面是( )。
  • A.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B.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 C.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
  • D.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22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关键一招
  • A、扩大有效投资
  • B、扩大内需
  • C、改革开放
  • D、推动旅游业复苏
23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现代化道路打破了以下迷思:( )
  • A.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玻璃天花板”
  • B.打破了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现代化的论断
  • C.打破了西方列强现代化过程中“国强必霸”的悖论
  • D.打破了“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
32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 A、人口规模巨大
  • B、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2
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A、农业
  • B、工业
  • C、服务业
  • D、旅游业
44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 )
  • A.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B.实现高质量发展
  • C.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D.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 E.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F.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G.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46
乡村振兴要求推动()、()、()、()、()等全面振兴()
  • A、产业
  • B、人才
  • C、文化
  • D、生态
  • E、组织
  • F、农业
49
“四区一高地”指的是()和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 A、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
  • B、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
  • C、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
  • D、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55
( )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 D.人民民主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6
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又提出( )的奋斗目标。
  • A.“三步走”
  •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C.“两个一百年”
  •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7
党的()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布局。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 B、十二大
  • C、十三大
  • D、十五大
59
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的是( )。
  • A.李大钊
  • B.毛泽东
  • C.邓小平
  • D.习近平
6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是在( )后。
  • A.遵义会议
  •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 C.党的七大
  • D.延安整风
65
5.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融性
  •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69
( )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 A.新发展格局
  • B.新发展理念
  • C.发展格局
  • D.发展理念
71
现代化的五个一般特征是指()和法治化。
  • A、工业化
  • B、市场化
  • C、城市化
  • D、民主化
75
3.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 B.就是原封不动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理和论断为根据来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
  • C.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 D.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76
( )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
  • A.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 B.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 C.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 D.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77
乡村振兴关键是()振兴
  • A、组织
  • B、人才
  • C、文化
  • D、产业
78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主战略是()。
  • A、围绕“四新”主攻“四化”
  • B、“四区一高地”
  • C、新型工业化
  • D、旅游产业化
79
(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
  • A.高质量发展
  • B.乡村振兴
  • C.GDP增长
  • D.深化“放管服”改革
80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客观必然性是( )。
  • A.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 C.马克恩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 D.同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需要
83
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上的中国特色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 B、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84
1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
  •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88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 )
  • A.党的领导
  • B.政治协商
  • C.人民当家做主
  • D.依法治国
8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 A.人口众多
  • B.中国共产党领导
  • C.地大物博
  • D.各民族大团结
92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 ( ),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 A.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 B.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 C.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 D.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
93
( )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B.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 C.深化改革开放
  • D.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
96
在二十大报告中,实体经济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实体经济是(),是(),是(),是()。
  • A.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 B.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 C.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 D.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97
着力打造“六大基地”,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六大基地”包括():
  • A、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 B、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 C、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
  • D、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 E、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 F、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
  • G、西南煤炭保供基地
98
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 )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 A.和平
  • B.发展
  • C.公平
  • D.正义
  • E.民主
  • F.自由
102
7.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解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108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 )”。
  • A.重要使命
  • B.次要任务
  • C.目标任务
  • D.临时任务
118
()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
  • A、总投资
  • B、总进口
  • C、总出口
  • D、总需求
119
( ),它要求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全要素生产率大大提高。
  • A.高效益的经济水平
  • B.高效益的社会水平
  • C.高效益的政治水平
  • D.高效益的文化水平
120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关键一招
  • D、推动旅游业复苏
  • A、扩大有效投资
  • B、扩大内需
  • C、改革开放
124
3、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
  • A.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 B.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E.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25
国发〔2022〕2 号提出,我省的战略定位是:()
  • A、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
  • B、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
  • C、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 D、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
  • E、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126
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 )
  • A.尊重自然
  • B.顺应自然
  • C.保护自然
  • D.利用自然
127
要完善重点人群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四个不摘”包括:()
  • A、摘帽不摘责任
  • B、摘帽不摘政策
  • C、摘帽不摘帮扶
  • D、摘帽不摘监管
  • E、摘帽不摘补贴
129
2020年10月,中共( )会议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A.十九届四中全会
  • B.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 C. 十九届六中全会
  • D.二十大
130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
  • A.共产主义社会
  • B.小康社会
  • C.现代社会
  • D.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35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评判我省是不是真正推动了高质量发展,关键看有没有真正做到()
  • A、有利于质量总量同步提升
  • B、有利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 C、有利于比较优势充分发挥
  • D、有利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 E、有利于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 F、有利于牢牢守好安全底线
138
二十大报告提出了( )
  • A.全球发展倡议
  • B.全球安全倡议
  • C.全球贸易倡议
  • D.全球竞争倡议
139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取决于()拉动。
  • A、投资
  • B、出口
  • C、内需
  • D、消费
14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又分为( )的部署
  • A.一个阶段
  • B.两个阶段
  • C.三个阶段
  • D.四个阶段
147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16个方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精辟概括,其中的第一方面是( )。
  • A.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C.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
  • B.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 D.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15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性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大时代课题。( )
  • A.什么是社会主义
  •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D.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56
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包括( )
  • A.GDP保持高速增长
  • B.质量变革
  • C.效率变革
  • D.动力变革
15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就是我们( )。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B.新发展理念
  • C.新发展格局
  • D.新时代中国特色
164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现代化道路打破了以下迷思:( )
  • B.打破了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现代化的论断
  • A.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玻璃天花板”
  • C.打破了西方列强现代化过程中“国强必霸”的悖论
  • D.打破了“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
165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 C.中国革命进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
  • D.共产国际的要求
166
关于新发展理念,以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享、开放、绿色、协调、创新
  • B、绿色、开放、协调、创新、共享
  •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D、协调、创新、绿色、开放、共享
167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相结合。
  • A.中国具体实际
  •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C.时代
  • D.中国革命
168
要依靠()提升产业竞争力
  • A、科技创新
  • B、提高劳动生产率
  • 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 D、增长研发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