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公司为一般纳税人,购销业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只生产一种产品。2011年相关预算资料如下:
资料一:预计每个季度实现的销售收入(含增值税)均以赊销方式售出,其中60%在本季度内收到现金,其余40%要到下一季度收讫,假定不考虑坏账因素。部分与销售预算有关的数据如表1所示:
金额单位:元
季度 1 2 3 4 预计销售量(件) 2500 5000 5-500 6000 预计销售收入 100000 110000 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18700 预计含税销售收入 58500 117000 140400 期初应收账款 20800 第一季度销售当期收现额 (A) 第二季度销售当期收现额 第三季度销售当期收现额 第四季度销售当期收现额 经营现金收入合计 (B) (C) *说明:上表中“*”表不省略的数据。
资料二:年初结存产成品300件,各季末结存产成品分别为:一季度末500件,二季度末550件,三季度末500件,四季度末400件。产成品单位生产成本为145元。
资料三:预计每个季度所需要的直接材料(含增值税)均以赊购方式采购,其中30%于本季度内支付现金,其余70%需要到下个季度付讫,假定不存在应付账款到期现金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与直接材料采购预算有关的数据如表2所示:
金额单位:元
季度 1 2 3 4 预计生产量(件) (D) 5900 材料定额单耗(kg) 5 5 5 5 预计生产需要量(kg) (E) 27000 期初结存量(kg) 440 640 720 800 期末结存量(kg) 640 720 800 850 预计材料采购量(kg) (F) 不含税材料计划单价(元/kg) 10 10 10 10 预计含税采购金额合计 (G) 319761 316485 期初应付账款 10000 材料采购现金支出合计 (H) (I) 说明:上表中“*”表不省略的数据。
要求:
(1)根据资料一确定表1中用字母表示的数值;
(2)根据资料一、资料二和资料三确定表2中用字母表示的数值;
(3)根据资料一、资料二和资料三,计算预算年度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年末余额。
- A.品种法下一般定期计算产品成本
- B.分批法下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而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
- C.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在产品的费用在最后完成以前,不随实物转移而结转,不能为各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及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 D.平行结转分步法下,成本结转工作量较大
- A.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
- B.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 C.不必进行成本还原,能够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 D.能全面反映各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
- A.从使用赊销额改为使用销售收入进行计算
- B.从使用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改为使用应收账款平均净额进行计算
- C.从使用应收账款全年日平均余额改为使用应收账款旺季的日平均余额进行计算
- D.从使用已核销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后的平均余额改为核销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前的平均余额进行计算
- A.增量预算法又称调整预算法
- B.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的工作量大
- C.增量预算法不利于调动各部门达成预算目标的积极性
- D.采用零基预算法在编制费用预算时,需要考虑以往期间的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