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

阅读下文,回答101—105题。

 ①在某个场景中,你有没有碰到过突然萌生的奇怪感觉:这事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这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记忆好像在不经意间穿越了时空,超越光速去未来转了一圈。法国医生弗朗伦斯.可尔诺第一次用“记忆错觉”描述这一现象,同时他认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视觉中,还会以听觉错觉、阅读错觉和体现错觉等形式出现。

 ②对于这一现象的产生人们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信息的来源。熟悉感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当身处在与曾经看过的某部小说或电影中描写的场景类似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小说或电影,但脑子里还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 1 ]一种熟悉的感觉。

 ③而临床医生们则认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感官接受到信息后,总是先把记忆存储到缓存区内,而“似曾相识”感觉的产生,是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当前信息存到了历史记忆中,在看着眼前的事物时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人们产生好像在以前就发生过的错误感觉。

 ④记忆错觉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在你碰到生活中与以往相似的情境时出现,而是当陌生环境隐藏着若干能使你回到过去的元素时才会出现。而仅仅用记忆[ 2 ]失误来解释,显得过于简单了,记忆并不是存储信息的简单恢复。

 ⑤此时,俄罗斯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记忆错觉是大脑在存储信息过程的一种“全息摄影错觉”造成的。所谓“全息摄影”,是指局部包含整体资讯。也就是说,把一张照片撕碎,只要有一个碎片,就可以复原照片的整个图像。就好像一面完整的镜子打碎后,每一个碎片依然可以映出同完整镜子一样的头像。

 ⑥俄罗斯科学家认为,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完整资讯,通常是以代码化的形式存储在大脑里,并且隐藏得很深,藏在潜意识中。这些资讯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蹦出来,气味、声音、灯光等,都可能会诱使我们造成错觉,仿佛以前曾经有过类似的境况一般。

 ⑦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他所经历的感受越奇特。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里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感。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调查还显示,记忆错觉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过上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最低。

填入[ 1 ][ 2 中恰当的词语是(  )。

  • A.制造 存储
  • B.创造 存储
  • C.制造 储藏
  • D.创造 贮存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根据所给资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2004年以来,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年新增量均高于固定电话用户年新增量
  • B.预计到2010年,移动电话用户数将大大高于固定电话用户量
  • C.2003年以来,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 D.2006年,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所给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2004年末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占电话用户总数的1/3
  • B.2005年末我国固定电话用户增幅比移动电话用户增幅低约5个百分点
  • C.2006年末我国固定电话用户增幅与移动电话用户增幅相当
  • D.2007年末我国电话用户总数约是2003年末用户总数的两倍

下列措施对降低CPI指数作用不明显的是(  )。

  • A.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 B.投放国家储备的粮油,缓解市场供应紧张状况
  • C.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 D.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同时对农业户口居民实行生活补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PI的上扬显示出市场物价全面上扬
  • B.前11个月CPI指数不断攀升极大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结构
  • C.CPI指数的不断攀升证明我国已进入通货膨胀阶段
  • D.在家庭收入一定的情况下,CPI升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相对下降

下列月份中CPI指数上涨幅度最大的是(  )。

  • A.三月
  • B.五月
  • C.六月
  • D.十一月

以下选项可能正确的是(  )。

  • A.按此发展趋势,2008年集体经济企业法人数将较2007年减少
  • B.外商投资经济中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最受外商青睐的投资方式
  • C.港澳台独资企业停业的现象普遍
  • D.股份制经济企业较集体经济更有发展空间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