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

根据下列文字,完成下面111-115的问题。

材料一:2006年,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2006年可增加就业岗位800万个左右,加上自然减员提供的就业岗位,2006年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

材料二: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总量更为突出。2006年全国劳动力供给增量中,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需要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同时,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材料三:有专家称,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比2005年降低22%左右,大约为1200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调查显示,2006年外出务工的月工资平均达到1100元。据此,有人得出“大学生身价等同于农民工”的结论。

由材料可判断出,2006年我国劳动力的总体供求状况为(   )。

  • A.供小于求约1100万人   
  • B.供大于求约1100万人
  • C.供小于求约1400万人   
  • D.供大于求约1400万人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建国到1965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始终呈上升趋势
  • B.从建国到1965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始终呈上升趋势
  • C.62年至66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的每年增长率始终大于农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 D.62年至66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的每年增长率始终大于工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从建国到1965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增长率最高的一年是1958年
  • B.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农业和工业都呈现出高速迅猛增长的势头
  • C.1976到1987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的增加值低于工业国民收入的增加值
  • D.由于文革的影响,这十年间我国农业和工业国民收入没有增长

1961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与工业国民收入的差值为(   )。

  • A.-30亿元   
  • B.0亿元
  • C.40亿元   
  • D.150亿元

各月份中,平均每起火灾导致的损失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月份分别为(   )。

  • A.1月份和3月份   
  • B.3月份和11月份
  • C.11月份和1月份   
  • D.12月份和12月份

下列针对减少火灾而采取的措施最切实有效的为(   )。

  • A.在高层建筑安装避雷针
  • B.对工厂的操作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及相关培训
  • C.对易燃物品采取防火措施,如翻动、撒水等
  • D.对居民及相关行业的相关人员进行生活用火、生产技术、电气等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宣传和培训

根据下表,完成下面121-125的问题。

根据以上两表,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12月份是全年中因火灾伤亡人员最多的月份
  • B.火灾损失额与人员伤亡数呈正比关系
  • C.电气、生活用火不慎导致的火灾数约占全年火灾数的一半
  • D.吸烟导致的火灾数约为电气原因导致火灾数的三分之一

下面哪两个月因火灾损失额差值最大?(   )

  • A.1月与5月   
  • B.12月与8月
  • C.4月与9月   
  • D.3月与10月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