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

30.《竹书纪年》的整理者也受到后世的一都独尊制度和思想的影响,在整理此书时,有意删掉了一些不符合“更不徙都”的材料.然而这样删削,却为人们廓清那些本来就不易弄清的遥远的历史问题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幸好有一些文献,特别是《括地志》又将“更不徙都”以外的一些

材料拾掇起来,乍看上去这些材料是相互矛盾的,实质上却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对这段话的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竹书纪年》并不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史书,因为它隐瞒了一些事实
  • B.史书中关于一些历史事实的记载往往自相矛盾
  • C.不同史书之间的交叉验证有助于我们发掘历史的真相
  • D.封建独尊制度的流毒贻害至今,对于考古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20.下列关于2010年国企利润和同比增速情况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2010年国企实现利润逐月减少
  • B.2010年所有国企的平均利润为82.1亿元
  • C.2010年纳入统计的国有企业利润增速不断收窄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18.按2010年的增长情况计算,2011年纳入统计的国有企业利润将达到( ).

  • A.27719.7亿元
  • B.27526.9亿元
  • C.27440.3亿元
  • D.27401.6亿元

117.下列各项,同比增速最大的是( ).

  • A.2010年国企利润
  • B.2010年央企利润
  • C.2010年国企营业收入
  • D.2010年12月国企利润

115.2007年,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

  • A.1:13.48:68.61
  • B.1:15.25:70.04
  • C.1:15.08:64.37
  • D.1:16.47:49.61

114.根据上面的表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2004-2007年,最不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低收入国家的比重略有下降
  • B.2004年,中下等收入国家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中上等收入国家
  • C.1990-2007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中、低收入国家的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
  • D.2007年,经合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是非经合组织成员国的18倍

112.1990-2007年,中等收入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

  • A.减少7.2个百分点
  • B.增加8.4个百分点
  • C.增加7.2%
  • D.减少8.4%

113.2000-2007年,中、低收入国家六个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年均增速最大和最小的地区分别是( ).

  • A.欧洲和中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 B.东亚和太平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 C.欧洲和中亚,撒哈拉以南非洲
  • D.东亚和太平洋,撒哈拉以南非洲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