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

第 13 题 公平正义不仅是一个主观认识的问题,也是一个客观的可选择性问题;不仅是一个静态的问题,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认知问题上,我们需要通过媒体、舆论构建一个基本的社会认同。从客观的角度看,社会体制应该提供让人们各得其所的路径选择机会,比如当有的人在接受普通高等教育上不能得到满足时,他可以转向职业技术教育;当有的人不愿意接受特定工作岗位时,他有机会享受失业保险的担保。也就是说,社会体制应该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中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人们的需求,即使当人们在这个时空结构中暂时得不到满足,难以达成公平正义时,理想的社会体制也应该可以给他创造条件,让他看到希望,能在后续的某个时空结构中享受公共产品的阳光。

这段文字意在阐述(  )。

  • A.公平正义的本质属性
  • B.公平正义的实现条件
  • C.公平正义是可以被建构的
  • D.公平正义实现的重要途径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 118 题 下列关于用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2006年全年总用水量为5670亿立方米
  • B.工业用水增长最快
  • C.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用水量均有所减少
  • D.人们的节水意识提高了

第 115 题 分析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变化,预测我国人口形势变化为(  )。

  • A.人口老龄化
  • B.人口增长过快
  • C.人口死亡率降低
  • D.城市化速度加快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