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回答第题【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82000m2,地下3层,地上2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距邻近6层住宅楼7m。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4.5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1500m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主体结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的A劳务公司作为劳务分包,并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1:基坑支护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了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锚杆+降水井”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进行比选后确定。

事件2: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持续7d。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

事件3:结构施工到10层时,工期严重滞后。为保证工期,A劳务公司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另一家有相应资质的B劳务公司,B劳务公司进场工人100人。因场地狭小,B劳务公司将工人安排在本工程地下室居住。工人上岗前,项目部安全员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确认。

事件1中,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还有哪些? 查看材料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回答题【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两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65:000 m2,均为筏板基础(上反粱结构),地下2层,地上30层,地下结构连通,上部为两个独立单体一字设置,设计形式一致,地下室外墙南北向距离40 m,东西向距离120 m。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1:项目经理部首先安排了测量人员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定位,很快提交了测量成果,为工程施工奠定了基础。

事件2:项目经理部编制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后,立即交由施工人员按此进行施工。在基坑上口周边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了临时消火栓,在60 m2的木工棚内配备了2只灭火器及相关消防辅助工具。消防检查时对此提出了整改意见。

事件3:基坑及土方施工时设置有降水井。项目经理部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制定了《×××工程绿色施工方案》,对“四节一环保”提出了具体技术措施,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事件4:结构施工至12层后,项目经理部按计划设置了外用电梯,相关部门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CJ 59)中《外用电梯检查评分表》的内容逐次进行检查,并通过验收准许使用。

事件5:房心回填土施工时正值雨期,土源紧缺,二期较紧,项目经理部在回填后立即浇筑地面混凝土面层。在工程竣工初验时,该部位地面局部出现下沉,影响使用功能,监理工程师要求项目经理部整改。

事件1中,测量人员从进场测设到形成细部放样的平面控制测量成果需要经过哪些主要步骤? 查看材料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