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本年出生人数
- B.本年死亡人数
- C.本年平均人数
- D.本年期中人数
- A.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 B.本人或配偶一方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 C.在2004年年满50周岁
- D.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
- E.1973-200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生育
- A.不准非法关押、殴打、侮辱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人员及其家属;
- B.不准毁坏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人员家庭的财产、庄稼、房屋;
- C.不准滥设收费项目、乱罚款;
- D.不准接受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人员的红包、礼金;
- E.不准组织对未婚女青年进行孕检。
- A.艾滋病、
- B.尖锐湿疣
- C.梅毒
- D.淋病
- E.生殖道疱疹
- A.造成服务对象死亡;
- B.造成服务对象心理不适;
- C.造成服务对象残废;
- D.造成服务对象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
- A.流动人口违法生育比例大
- B.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到法定的计划生育基本服务和奖励优惠政策
- C.重管理、轻服务现象普遍
- D.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低
- A.重婚
- B.公公与丧偶儿媳结婚
- C.未到法定婚龄
- D.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 A.月经期过性生活的女性
- B.多个性伴侣
- C.分娩期女性
- D.刚做完人流的女性
- E.少女
- A.避孕药具普及率;
- B.青少年生育率;
- C.未得到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
- D.15—24岁人口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 E.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 A.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开政策
- B.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 C.增强社区能力
- D.发展个人能力
- E.调整卫生服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