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企业的经营状况
- B.企业的信用等级
- C.国家的货币供应量
- D.管理者的风险偏好
- A.农业生产(不包括规模化养殖)排放应税污染物
- B.机动车、铁路机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动污染源排放应税污染物
- C.依法设立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相应应税污染物,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 D.纳税人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 E.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30%
- A.存在商业折扣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为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售价
- B.存在商业折扣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为不扣除商业折扣的总售价
- C.现金折扣一般用一组符合“折扣/付款期限”的分数表示
- D.总价法下,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为扣除现金折扣的实际售价
- E.净价法下,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为不扣除现金折扣的总售价
- A.体现时间属性
- B.反映风险因素
- C.规避经营者短期行为
- D.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
- A.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 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D.无法重分类的金融资产
- A.登记注册地标准
- B.所得来源地标准
- C.经营行为实际发生地标准
- D.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
- E.机构和场所所在地标准
- A.是否存在无条件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
- B.是否通过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结算
- C.是否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 D.是否转移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
- E.是否由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确认的或有对价构成
- A.固定资产盘盈
- B.固定资产盘亏
- C.进行会计处理时因疏忽而出错
- D.进行会计处理时财务舞弊行为
- E.进行会计处理时曲解事实
- A.5000×(P/A,10%,6)×(P/F,10%,3)
- B.5000×(P/A,10%,6)×(P/F,10%,4)
- C.5000×[(P/A,10%,9)-(P/A,10%,3)]
- D.5000×[(P/A,10%,10)-(P/A,10%,4)]
- A.累计摊销
- B.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C.无形资产
- D.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 E.资产处置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