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专家预测试卷(7)

0
收藏   分享
  • 卷面总分:15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考试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167次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简介

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专家预测试卷(7),本试卷总分150分,共有3类型题目。

  • 单项选择题
  • 材料分析题
  • 写作题
试卷预览
1

大地山河 茅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歙乃,飘然而过,总是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 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自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2)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

1

(  )是贺绿汀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钢琴曲。

  • A.《旗正飘飘》
  • B.《可怜的秋香》
  • C.《牧童短笛》
  • D.《送别》
5

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 A.特殊岗位补助
  • B.生活补助
  •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 D.特殊奉献补助
5

下列选项中,对概念所做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细菌概括为生物
  • B.将逻辑学概括为科学
  • C.将吉普车概括为车
  • D.将亚洲人概括为中国人
5

关于茶文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印度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
  • B.陆羽以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称为茶圣
  • C.茶兴于唐,盛于宋
  • D.花茶是用茶叶和香茶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香茶
5

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小说集的是(  )。

  • A.《野草》
  • B.《南腔北调集》
  • C.《彷徨》
  • D.《华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