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练习卷

0
收藏   分享
  • 卷面总分:15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考试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146次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简介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练习卷,本试卷是考前练习冲刺卷,含考点知识综合训练。

  • 单选题
  • 简答题
  • 案例分析题
  • 教学设计题
  • 诊断题
试卷预览
1

材料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苯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苯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体系:

《化学2》(必修)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 该版本教材《化学2》(必修)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部分内容

二、苯

苯是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M. Faraday, 1791-1867)首先发现的。与乙烯一样,苯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在今天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应用广泛。

苯通常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为5.5℃,沸点为80.1℃;如用冰冷却,可凝成无色晶体。

苯的分子式是C6H6,它是一种环状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

苯和其他烃一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发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你能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2C6H6+15O2→12CO2+6H2O

实验3-1表明,苯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发生反应,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双键。对笨进一步研究表明,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其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所以,也常用

来表示苯分子。苯的化学性质与烯烃有很大差别。

1.笨的取代反应

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生成溴苯。溴苯是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液体。

在浓硫酸作用下,苯在50~60℃还有可以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苯的加成反应

苯虽然不具有像烯烃一样典型的碳碳双键,但在特定条件下,仍能发生加成反应。

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含有一个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如甲苯、二甲苯等,都可以发生上述类似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为本课设计教学过程。

(4)为本课设计教学板书。

1

案例:

“问题连续体”是美国亚丽桑那大学的梅克(J.Maker)教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设的。此体系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教学结构,揭示了五种类型的“问题解决”情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

问题类型一,属感知层次,达到对事实的了解水平。

问题类型二,属理解层次,达到对事实的理解水平。

问题类型三,属综合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掌握水平。

问题类型四,属运用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运用水平。

问题类型五,属探究层次,达到自主探究及创新水平。

上述五类问题可以归纳为封闭性问题(相当于第一、二类问题)、半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三类问题)、全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四、五类问题)。

以“硫酸”一节为例,运用“问题连续体”进行教学设计如下:

1.第一类问题:感知层次

实验1: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试剂瓶相同、酸体积相同),说出鉴别方法,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第二类问题:理解层次

实验2:量取2 mL浓硫酸并稀释成稀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3.第三类问题:综合层次

浓硫酸和稀硫酸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均有很大的不同,试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

4.第四类问题:运用层次

5.第五类问题:探究层次

问题:

(1)请补充上述材料中第四类问题和第五类问题各一个。

(2)第五类问题为开放性问题,请说明此类问题的教学价值。

(3)另外挑选高中化学内容设计出符合“问题连续体”的一组问题(至少五个)

1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 )。

  • A.化学事实性知识
  • B.概念图
  • C.化学理论性知识
  • D.化学技能性知识
5

下列对于“氯气”这一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是( )。

  • A.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氯气和水的反应,体验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 B.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增强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和合作意识
  •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氯气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提高思考分析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
  •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标:通过氯气性质及反应的学习,认识科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5

为了制各干燥、纯净的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依次装入( )。

  • A.饱和NaHCO<sub>3</sub>溶液、碱石灰
  • B.饱和NaHCO<sub>3</sub>溶液、浓硫酸
  • C.浓硫酸、饱和NaHCO<sub>3</sub>溶液
  • D.饱和Na2CO<sub>3</sub>溶液、稀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