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上半年)完整版

0
收藏   分享
  • 卷面总分:150分
  • 试卷类型:真题考试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1505次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简介

2018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上半年)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真题复习。

  • 单选题
  • 材料分析题
  • 写作题
试卷预览
1

材料:

在一堂语文公开课上,当我讲到“一干万万颗流星”这句话, 班上最调皮的赵强突然阴阳怪气地问道:“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面对听课老师们关切的日光,我平静地说道:“大家都知道‘万 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昵?”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直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我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赵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为了进一步了解赵强的情况,我决定进行家访,他知道后,立刻紧张起末,他特意找到我,叫我千万别跟他爸妈告状。因为从前老师经常告状,事后他总免不了皮肉之苦,所以至个心有余悸。我安慰他:不用担心,我只是想更多了解你。那天,我在他家,他因为害怕,在房间里不肯出米,但不时伸出头来听我讲些什么。在但爸妈的面前,我不但没告状,反而夸他进步。回到学校,他说: 老师,你真够朋友,以后瞧我的。此后,我经常在课后找机会针对他学习的问题进行辅导,还专门针对他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赵强很努力,在各方面都有进 步,像变了个人。

问题: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1

材料: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以此得 名,面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诚服,而不在器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 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別真伪,于是字里行问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款騙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 事后日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止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 遍性,它姪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访:“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风萧箫”三字所以自然。

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1山临水兮送将归”,而这里说:“壮」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竞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明 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所谓“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袋啸 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 一去又岂叮还乎?一去正是写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 便是艺木的訾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上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 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我们人与人之同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问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 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闼的世界去。那厂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己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钔生命虽然短皙,在 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用轲刺袭王,身死雨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上回不可以成贩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屙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选自林庚《说(易水歌》

问题

(1)文章论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怎样理解“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10分)

5

在Word编辑状态下,点击可完成的操作是

  • A.左对齐
  • B.右对齐
  • C.居中对齐
  • D.分散对齐
5

在Excel中,下列选项与公式“=sum(A1:A4)”等值的是( )

  • A.SuM(A1+A4)
  • B.SsUM(A1A2A3A4)
  • C.sUM(A1/A4)
  • D.SUM(A1+A2+A3+A4)
5

下列选项中。与“教授”和“科学家”两概念的关系一直的是( )

  • A.“图书”和“英文书”
  • B.“昆明”和“舂城”
  • C.“学生”和“运功员”
  • D.“足球”和“篮球
5

下列选项中,作家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曹禺一一话剧《原野》
  • B.鲁迅一—散文集《野草》
  • C.文一一小说《边城》
  • D.闻一多—新诗集《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