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l:《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目录(略)。材料3:某教师关于"燃烧和灭火”一节的教学设计材料。 [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说明:1.等级分的评价标准:单项表现优——6或10分,良——5或8分,中——3或6分,需努力——2或5分,特优——加2分;2.等级评定标准:7项总分50以上为特优、45—50为优、40一45为良、30一40为中、30以下需努力)"燃烧的条件”探究式教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 班级——姓名——学号—— 质性评价 量化评价(等级分) 评价项目 具体评价内容 填写具体事实 满分 自评 互评 师评 1 提出问题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才会燃烧? 6 2 作出假设 1.物质可燃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6 3 设计实验方案 能否自行设计合理的实 验方案 10 4 实验操作 能否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 验,操作是否规范、有效 10 5 分析并得出结论 分析推断燃烧需要的三 个条件 6 6 表达和交流 是否具有与他人合作、表 达与交流的能力 6 7 反思、提出新问题 物质在其他气体中能燃 烧吗? 6 等级 总分 50 评语(教师填写)
- A.甲具有强氧化性,乙具有漂白性
- B.实验室里都可以用排液法收集甲和乙
- C.铁丝在甲、乙中燃烧,其产物中铁价态相同
- D.甲、乙分别通人KI淀粉溶液,两者均无变化
- A.N2分子的键能比N2+大
- B.C0分子的偶极矩很小,C0可作为π-酸配体
- C.O2是顺磁性分子,有两个成单电子
- D.对于双原子分子,键级越大,其键一定越强
- A.反思是学会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 B.反思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 C.反恩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 D.教师反思包括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反思
- A.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 B.通过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可以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 C.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 D.由于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