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冲刺试卷(2)

0
收藏   分享
  • 卷面总分:15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考试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5次
  • 作答时间:150分钟
试卷简介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冲刺试卷(2),本试卷总分150分,共有4类型题目。

  • 单项选择题
  • 计算题
  • 案例分析题
  • 教学设计题
试卷预览
1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交变电流的要求是:知道交变电流,能用函数表达式和图象描述交变电流。

材料二下面是人教版3—2第五章第l节“交变电流”的教材内容片段。

交流电的产生:教学用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地变化,是一种交变电流。

图5.1—3是交变发电机的示意图。为了清楚,图中只画出了一砸线圈。线圈的AB边连在金属滑环K上,CD边连在滑环L上,导体做的两个电刷E、F分别压在两个滑环上,线圈在转动时可以通过滑环和电刷保持与外电路的连接。

图5.1—3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

假定线圈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如图5.1—3甲至丁。我们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图5.1—3中.圈由甲转到乙的过程中.AB边中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

2.圈由丙转到丁的过程中.AB边中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

3.当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线圈中没有电流.转到什么位置时线圈中的电流最大?

4.大致画出通过电流表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E经过负载流向F的电流记为正。反之为负。在横坐标上标出线圈到达甲、乙、丙、丁几个位置时对应的时刻。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任务:(1)简述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交变电流”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1

某教师在高中物理“磁感应强度”一课中用“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下面是教学片段。教师.我们知道磁场对通电导线有作用力,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下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

有电流通过时导线将摆动一个角度,通过摆动角度的大小可以比较导线受力的大小。分别接通“2、3,,和“l、4,,可以改变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电流由外部电路控制。先保持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然后保持电流不变,改变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观察这两因素对导线受力的影响。

图3.2—1在匀强磁场中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

教师:下面我让较小的电流通过导体,观察导线由静止位置偏开的角度。若减小外部电路电阻.使导体中的电流变大,这个角度怎样变化?

(教师做实验,学生观察)

教师:同学们,从刚才的两次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甲:电流变大,角度变大。

教师:好,这位同学看得很仔细。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乙:电流变大,磁体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变大。

教师:是这样的,这个实验说明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和电流的大小成正比,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看法吗?

学生丙:老师,通电导线周围也会产生磁场,随着电流的增大不会影响作用力的大小吗?

教师:这个不用考虑,按书上的就行了。我们再来看通电导线的长度和作用力大小的关系。

问题:(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15分)

(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教学思路。(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