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预测试题(四)

0
收藏   分享
  • 卷面总分:15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考试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10次
  • 作答时间:150分钟
试卷简介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预测试题(四),本试卷总分150分,共有4类型题目。

  • 单项选择题
  • 简答题
  • 材料分析题
  • 教学设计题
试卷预览
1

阅读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的?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作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例如,图1.34中,甲地的海拔为1 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图1.35)。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通过等高线的特征,还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摘自某版本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5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赵老师关于“长江”的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长江之歌》,激昂而悦耳的歌声、滚滚长江水的画面、壮丽的三峡等情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老师又非常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2)选定课题,明确分工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迅速商讨,选定本组的课题,并确定每个组员的任务,分工合作。在此过程中,各组选择的课题分别是:长江的概况、人类活动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的黄金水道、三峡水利工程等。

(3)自主学习,提取信息

学生根据所在小组的研究课题及自已分工的任务,进行资料搜集、分析,并初步整理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4)小组汇总,展示成果

各小组成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本组展出.组长可根据具体情况.既可以用小组中每一成员的研究资料作为成果展出。也可以将小组成员的研究资料进行组合,拿出自已小组的研究报告。

(5)师生互动。评选优秀成果

在展示各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和评析。当然,在此过程中,不乏有许多不同意见甚至激烈的争论。在教师的指导和点评下,学生最后达成共识,评出最佳研究成果。

问题:

(1)分析材料中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8分)

(2)请为本节课设计教学目标。(12分)

1

雅鲁藏布江地区的植被呈垂直分异,其山脚处的自然带为(  )。 查看材料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温带草原带
  • D.亚寒带针叶林带
5

从某~时刻的遥感影像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查看材料

  • A.森林火灾面积
  • B.土地干旱程度
  • C.洪峰流量
  • D.植物病虫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