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李老师关于“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繁星闪烁,地球在宇宙中转动,配以音乐,学生自然进入情境,感受浩瀚宇宙和人类对地球科学探索的艰辛。
2.引用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的话“地球的名字该叫水球而不是地球”引发思考:“为什么叫水球而不叫地球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评价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课
件、地球仪.讨论、
交流.发表意见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
1.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做量算游戏。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图“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提示:无论南、北半球都是陆地的面积小于海洋。
3.得出结论: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仅占29%,因此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学生做量算游戏:
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参照教材活动),统计海陆比例。
通过观察图片、地
球仪,分析、讨论,
归纳出结论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归纳及总结信息的能力
创设情境.给学生自我展示:“说出你知道的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肯定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观点的小组及个人、鼓励参与。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培养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自信心、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2.设计练习竞猜题:
(1)将大洲、大洋各知识点设置为A、B、C、D四组题,让学生进行选择,每组题中有3~5小题。
(2)设置贴近生活实际并具梯度性的题目。
3.评价学生活动。
1.阅读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与海峡的概念.
2.以游戏形式分组比赛.促进学生发挥主动性、合作性,利用地球仪.联系已有知识、资料,由小组合作完成.
遵从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活动3“绘制大陆轮廓图”。
完成教材中的活动3
培养地理空问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1.教师组织、主持游戏竞赛:
(1)拼图题,大洲的颜色、名称、拼图操作由3名同学合作完成。用时最少的小组为比赛获胜组。
(2)环球旅行游戏。
2.肯定学生,表扬表现好的小组及个人并记入成长记录袋。
学生小组竞赛.巩
固知识
巩固延伸.合作交流.竞争学习
小结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2.课堂小结,出示提纲,回顾课程内容。
知识拓展
课后分小组出一份主题为《大洲、大洋知多少》的手抄报并在班里展示。
问题: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12分)
(2)分析此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8分)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A.车辆跟踪
- B.合理分配车辆
- C.降低能耗
- D.提高运营成本
-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