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德化县上涌镇“2.28”森林火灾案例 “2.28”森林火灾案例摘要
2004年2月28日,福建省德化县上涌镇下涌村葫芦坂山场,因针式绝缘子脱离高压电杆横杆,产生碰击引发森林火灾,造成4人死亡。
“2.28”森林火灾情况
2004年2月28日11时30分左右,在上涌镇下涌村做工的陈卿生等五人发现对面山林起火。
由于山高林密,杂草丛生,再加上冬季霜冻,草木枯死,又适逢久旱无雨,火借风势,迅速向四处蔓延。镇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镇干部及镇应急分队实施扑救,同时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县五套班子领导也迅速赶赴火场,组织1000多人参与扑救。
火场概况
过火地的地形:地处中山,海拔750--991米,呈三面环山的鸡爪形,山势陡峭,起伏大,沟谷与山脉明显。
起火处坡向:西,海拔865米,坡位:中,坡长100米,坡度40°。山脉走向:自东向西。起火后,火势主要由东、西两个方向蔓延。
人员伤亡处:地形呈葫芦状,海拔750--962米,山势陡峭,坡度30--45°,葫内有5个山脉自高而下插入葫底(形成第二窄处)。林分茂盛,林冠下及林间空地杂草丛生,高度1--2米,盖度90%以上,火势自谷口(南)左边向内蔓延到第二窄处,一股强风自南向北贯入形成多个火头蔓延,28日天气晴,日最高气温23.5度,最低气温9度,风向较多为偏南风,平均风力2--3级,相对湿度76%,森林火险等级4级。据向九仙山气象台了解,中午期间,上涌地区,风力达到6-7级。
“2.28”森林火灾发展过程的分析
28日中午12:00左右,赶往山上救火的上涌镇干部、民兵到达火场后,上涌镇党委副书记林建权与副镇长孙义仲带领一组扑火人员到葫芦坂山场负责开辟防火隔离带。葫芦坂山场因其形状象葫芦形山凹而得名。
海拔高度860米左右,林内植被多为芦苇、五节芒盖度达90%。当时山凹小气候形成一股螺旋风,风速达45公里/小时,林火向北延烧。
扑救人员行走路线也是由北向西北再向北前进。南北山头相隔300多米,按正常速度计算,火势蔓延过来至少要半个小时,但当日风力太大,风向突然转变,由刮北风转为刮东南风,造成葫芦坂山脚下东边火势很旺,而且越过第一道防火隔离带往西北方向延烧,南边的火也往西北方向烧了过来,火苗从一个山头刮到了另一个山头,该组人员顿时被大火包围住。
有五名救火人员在国宝乡人大主席曾上训同志的带领下迅速跑到一块墓地,副镇长孙义仲也伏身向外爬出火围。林建权同志和三名开隔离带的妇女(郭清楚、李素、郭春梅) 由于火势太猛,速度太快,没跑多远均被大火吞没,当场殉难。 经广大扑火指战员近20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大火终于被扑灭。这起火灾造成4人扑救人员死亡,受害森林面积151公顷。
请回答:
1、“2.28”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是?
2、通过“2.28”森林火灾案例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