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 B.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 C.提交动火作业报告
- D.动火分析井合格
- A.5~10
- B.10~20
- C.7~30
- D.4~40
- A.皮肤
- B.眼睛
- C.呼吸道
- D.消化道
- A.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 B.在进入设备前60分钟必须取样分析,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小时各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 C.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V,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 D.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 A.硫酸
- B.盐酸
- C.硝酸
- D.氨溶液
- A.在禁火区进行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严格履行申请、审核和批准手续
- B.动火作业人员在接到动火证后,要详细核对各项内容,如发现不符合动火安全规定,有权拒绝动火,并向单位防火部门报告
- C.动火地点或内容变更时,应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标明,否则不得动火
- D.高处进行动火作业和设备内动火作业时,除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外,还必须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和“设备内安全作业证”
- A.12%.
- B.15%.
- C.16%.
- D.18%.
- A.高于30℃
- B.低于30℃
- C.高于60℃
- D.低于60℃
- A.氧化铜
- B.氧化锌
- C.氧化铝、
- D.氧化铁
- A.腐蚀性
- B.低毒性
- C.高毒性
- D.污染物量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