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0
收藏   分享
  • 卷面总分:296分
  • 试卷类型:模拟考试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63次
  • 作答时间:150分钟
试卷简介

浙江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本试卷总分300分,共有2类型题目。

  • 选择题
  • 非选择题
试卷预览
1

39.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11分)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1

38.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26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桑蚕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唯湖以委……官赋私负成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所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栗。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马克思在这里是用来“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总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

5

33.尽管过去几年已经发生多起震惊全美、死伤众多的恶性枪击案,民众在要不要控抢问题上反应强烈,但在美国步枪协会等利益集团的压力下,大选期间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都有意回避控抢问题。这表明

  • A.在具体议题上美国两党的政策和主张没有明显差别
  • B.美国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 C.两党竞选过程中形成的议题不反映民意
  • D.美国的竞选是有钱人的权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