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CDC报告
- B.县级CDC对需要调查的AEFI,应当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组织开展调查
- C.县级CDC在调查开始后7日内初步完成个案调查表,并进行网络直报
- D.AEFI的调查诊断结论应当在调查结束后60天内做出
- E.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 AEFI,CDC 应当在调查开始后10日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
- A.AEFI报告、组织调查诊断、参与处理
- B.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知识宣传
- C.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医务人员和接种人员进行培训
- D.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
- E.与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沟通
- A.在预防接种后发生
- B.造成受种者机体损害
- C.质量不合格疫苗引起
- D.与预防接种有关
- E.接种人员违反疫苗免疫程序引起
- A.及时
- B.公开
- C.公平
- D.透明
- A.冷链设备故障
- B.异常反应发生频次增加
- C.接种率下降
- D.以上都不是
- A.30
- B.45
- C.60
- D.90
- E.120
- A.死亡;
- B.严重残疾;
- C.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D.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A.疫苗应按品种、批号、效期分类码放,对短效期疫苗应当给予标记。
- B.失效疫苗不得与有效期内的疫苗在同一个冷库或冰箱内存放。
- C.在冷库中的储存疫苗应放在距底部 10 厘米的支架上,不得与冷库底部直接接触,以免受潮。
- D.疫苗与疫苗之间、疫苗与冷库库壁或冰箱箱壁之间应留有10厘米的间隙,以便冷空气循环。
- E.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应将可冷冻保存的疫苗存放在底部,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避免冻结。
-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对储存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
- B.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对普通冷库、低温冷库进行温度记录。
- C.采用温度计对冰箱(包括普通冰箱、冰衬冰箱、低温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1次温度记录。
- D.温度记录应装订成册,并保存壹年以上。
- E.冷藏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 A.年龄小于5岁
- B.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
- C.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 D.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 E.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