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 B.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应当设置但未没置账簿的
- C.纳税人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难以查账的
- D.纳税人曾有偷漏税行为的
- A.按照买价和10%.的扣除率计算的购进免税农产品的进项税额
- B.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
- C.用于集体福利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
- D.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
- A.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 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
- C.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 D.以融资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
- A.增值税
- B.营业税
- C.土地增值税
- D.契税
- A.纳税人虚假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纳应纳税款
- B.纳税人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
- C.纳税人隐匿账簿、记账凭证,不缴或少缴应纳款
- D.纳税人伪造账簿、记账凭证,不缴或少纳应纳税款
- A.将委托加工的货物分配给股东
- B.将自产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
- C.销售代销货物
- D.将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 A.挂失止付
- B.公示催告
- C.申请仲裁
- D.提起诉讼
- A.资产负债表
- B.利润表
- C.会计报表附注
- D.财务情况说明书
- A.开业
- B.停业
- C.复业
- D.外出经营
- A.必须由受要约人做出
- B.必须向要约人做出
- C.承诺的内容应当和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
- D.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出
- A.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必然无效
- B.企业的下属分公司有足够清偿能力时,可以为总公司担保借款
- C.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担保责任
- D.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
- A.股东可以自由转让出资
- B.公司不设董事会,只设一名执行董事
- C.公司不设监事会,只设一名监事
- D.由执行董事兼任公司总经理
- A.处分合伙企业的财产
- B.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
- C.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经营管理人员
- D.指定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清算人
- A.诉讼实行二审终审制
- B.诉讼实行级别管辖和专业管辖
- C.诉讼实行公开和半公开的审判制度
- D.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不管当事人是否服从,都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
- A.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 B.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 C.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 D.是公司的最高行政执行官(即CEO)
- A.向消费者销售应税商品
- B.向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应税商品
- C.将货物用于本单位办公楼项目
- D.将货物报关出口
- A.稽核
- B.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 C.会计档案保管
- D.登记存货明细账
- A.董事人数不足本法规定的人数或者公司章程所定人数的2/3时
- B.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股本总额的1/4时
- C.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东请求时
- D.董事会或监事会认为必要时
- A.10月10日
- B.10月12日
- C.10月15日
- D.10月16日
- A.本级财政部门
- B.本级人民政府
- C.上一级财政部门
- D.上一级人民政府
- A.100
- B.1 000
- C.10 000
- D.4 000
- A.合同成立时
- B.合同生效时
- C.标的物交付时
- D.买方付清标的物价款时
- A.纳税人应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 B.纳税人在享受减免税待遇期间仍然要办理纳税申报
- C.纳税人发现一年前多缴纳的一笔税款,可以要求税务机关返还
- D.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担保债权
- A.查账征收
- B.审核征收
- C.查验征收
- D.代扣代缴
- A.自出票日起6个月
- B.自出票日起1个月
- C.自出票日起15日
- D.自出票日起10日
- A.5%.
- B.7%.
- C.8%.
- D.10%.
- A.向消费者销售应税项目
- B.销售免税项目
- C.出口货物
- D.将货物无偿赠送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 A.合同中未订明以托收承付方式结算的款项
- B.未按合同规定的到货地址发货的款项
- C.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
- D.货款已支付或计算有错误的款项
- A.5月30日
- B.5月28日
- C.4月30日
- D.4月26日
- A.保证人免于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 B.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 C.保证人免于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但经保证人同意转让的除外
- D.经保证人同意后,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 A.3 400
- B.2 000
- C.2 400
- D.4 000
- A.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 B.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有赔偿的部分
- C.直接给受赠人的公益、救济捐赠
- D.纳税人的利息支出,不含资本化利息支出
- A.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 B.一并征收营业税
- C.一并征收增值税
- D.从高适用税率
- A.国务院
- B.国务院财政部门
- C.国内经济贸易委员会
- D.国家税务总局
- A.按合伙人出资比例分配
- B.按合伙协议的约定分配,没有约定的平均分配
- C.按合伙人出资比例分配,无出资比例的平均分配
- D.合伙人平均分配
- A.征税对象
- B.税目
- C.税率
- D.纳税人
- A.存货跌价准备
- B.坏账准备金
- C.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 D.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 A.1年
- B.2年
- C.3年
- D.5年
- A.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B.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 C.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
- D.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
- A.自产货物用于职工福利
- B.将自产货物无偿赠送给希望工程
- C.将购入的空调用于职工食堂
- D.将购入的小礼品作为促销手段无偿赠送给消费者
- A.稽核
- B.会计档案的保管
- C.现金日记账的登记
- D.收入、支出、费用账目的登记
- A.销售额=50 000÷(1+税率)
- B.销售额=50 000÷(1+征收率)
- C.销售额=50 000×(1+税率)
- D.销售额=50 000×(1+征收率)
- A.甲公司的广告构成要约,乙公司的行为构成承诺,甲公司不承担违约责任
- B.甲公司的广告构成要约,乙公司的行为构成承诺,甲公司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 C.甲公司的广告不构成要约,乙公司的行为不构成承诺,甲公司不承担民事责任
- D.甲公司的广告构成要约,乙公司的行为不构成承诺,甲公司不承担民事责任
- A.无效合同
- B.可撤销合同
- C.效力待定合同
- D.有效合同
- A.丙以现有可执行财产补交差额,不足部分由丙从公司分得的利润予以补足
- B.丙以现有可执行财产补交差额,不足部分由甲、乙补足
- C.丙以现有可执行财产补交差额,不足部分由甲、乙、丁补足
- D.丙无须补交差额,甲、乙、丁也都不承担补足出资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