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审稿取得的收入应按“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 B.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70%
- C.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人不超过4000的,减除费用800元,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D.“劳务报酬所得”的税率为20%
- A.3000
- B.2100
- C.2400
- D.1680
- A.9240
- B.8800
- C.8440
- D.8720
- A.5600
- B.8000
- C.10000
- D.7800
- A.服务期是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
- B.服务期长于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服务期满
- C.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 D.劳动者只要在服务期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均应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 A.用人单位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本人,就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 B.用人单位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
- 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可解除劳动合同
- D.用人单位不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 A.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
- B.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标准的150%
- C.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E1工资标准的200%
- D.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E1工资标准的300%
- A.对收取押金的内容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
- B.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 C.对收取押金的行为,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对用人单位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 D.对收取押金的行为,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
- A.18000
- B.15000
- C.3000
- D.1800
- A.6000
- B.2050
- C.1950
- D.50
- A.房屋产权证
- B.工商营业执照
- C.商标权证书
- D.专利证
- A.50
- B.240
- C.290
- D.45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劳务报酬所得
- B.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C.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 D.财产转让所得
- A.土地使用权未确定或权属纠纷未解决的,由实际使用人纳税
- B.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纳税人不在土地所在地的,由代管人或实际使用人缴纳
- C.土地使用权共有的,共有各方均为纳税人,由共有各方分别纳税
- D.城镇土地使用税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缴纳
- A.境外的单位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其境内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
- B.非居民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在境内未设立经营机构的,以境内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
- C.境外的个人在境内销售不动产,在境内没有代理人的,以受让方或者购买方为扣缴义务人
- D.非居民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在境内没有代理人的,以承包方、劳务受让方为扣缴义务人
- A.退休工资1800元
- B.国债利息收入1200元
- C.稿费2000元
- D.省政府颁发的环保奖12000元
- A.税务机关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
- B.税务机关不予抵扣税款
- C.税务机关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
- D.税务机关不予批准延期缴纳税款
- A.2010年6月1日B银行对甲企业提起诉讼
- B.2010年5月10日B银行向甲企业提出偿还借款的要求
- C.2010年5月16日甲企业同意偿还借款
- D.2010年6月5日发生强烈地震
- A.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
- B.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
- C.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的建筑用土地面积
- D.计税的土地面积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单位组织测定土地面积的,以测定的土地面积为准
- A.发表权
- C.使用权
- B.署名权
- D.转让权
- A.实行的是综合所得税制
- B.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 C.累进税率与定额税率并用
- D.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纳方法
- A.仲裁
- B.民事诉讼
- C.行政复议
- D.行政诉讼
- A.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采用价税合并定价并合并收取的,以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为计税销售额
- B.纳税人以价格折扣方式销售货物,不论折扣额是否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均以扣除折扣额以后的销售额为计税销售额
- C.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以扣除旧货物折价款以后的销售额为计税销售额
- D.纳税人采取以物易物方式销售货物,购销双方均应作购销处理,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核算计税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以各自收到的货物核算购货额并计算进项税额
- A.采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销售应税产品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销售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 B.采用预收货款结算方式销售应税产品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发出应税产品的当天
- C.自产自用应税产品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移送使用应税产品的当天
- D.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的纳税义务发生,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支付首笔货款的当天
- A.开采原煤的国有企业
- B.进口铁矿石的私营企业
- C.开采石灰石的个体经营者
- D.开采天然气的外商投资企业
- A.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 B.对于劳动合同,法律规定了较多的强制性规范
-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时,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 D.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 A.协议中约定服务期符合法律规定
- B.协议中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不符合法律规定
- C.协议中约定服务期不符合法律规定
- D.协议中约定的违约金数额符合法律规定
- A.个人出售现住房所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应在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前以纳税保证金的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
- B.个人出售现住房1年内重新购房的,按照购房金额大小相应退还纳税保证金
- C.个人出售现住房后1年内未重新购房的,所缴纳的纳税保证金全部作为个人所得税缴入国库
- D.个人出售已购公有住房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 A.法人
- B.商标权
- C.经济管理行为
- D.生产资料
- A.150
- B.1500
- C.15000
- D.25nn
- A.纳税人销售不动产,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B.纳税人从事运输业务,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C.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应当向土地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D.纳税人在本省从事建筑劳务,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 A.1个月;2个月
- B.2个月;1个月
- C.3个月;2个月
- D.6个月;1个月
- A.国债利息
- B.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 C.储蓄存款利息
- D.参加企业集资取得的利息
- A.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 B.公历4月1日起至3月31日止
- C.公历7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
- D.由企业根据经营特点自行确定的会计年度期间
- A.信用证结算方式只能用于转账,不得支取现金
- B.开证行应向申请人收取不低于开证金额20%的保证金
- C.信用证到期不获付款的,议付行可从受益人账户收取议付金额
- D.申请人交存的保证金和存款账户余额不足支付的,开证行有权拒绝付款
- A.用工之日
- B.签订劳动合同之日
- C.上级批准设立之日
- D.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 A.0.5‰
- B.5%o
- C.0.3‰
- D.3‰
- A.总账
- B.库存现金日记账
- C.备查账簿
- D.银行存款日记账
- A.150
- B.240
- C.300
- D.50
- A.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 B.责令提供纳税担保
- C.税务人员到酒店直接征收税款
- D.核定其应纳税额
- A.12000
- B.13800
- C.310000
- D.540000
- A.总会计师是单位非行政领导成员
- B.总会计师是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 C.担任总会计师应具备会计师资格
- D.担任总会计师必须主管一个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时间不少于3年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 B.根本法和普通法
- C.实体法和程序法
- D.一般法和特别法
- A.2010年1月1日起个人购买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宅对外销售时,全额征收营业税
- B.个人购买超过5年(含)的普通住宅对外销售时,免征营业税
- C.按政府规定价格出租公有住房,暂免征收营业税
- D.个人向他人无偿赠与不动产,暂免征营业税
- A.代理业
- B.饮食业
- C.广告播映
- D.文学讲座
- A.进口货物不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
- B.出口货物不退城市维护建设税
- C.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三税”为计税依据
- D.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动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计税依据
- A.托收承付结算每笔的金额起点为1万元
- B.办理托收承付结算的款项,必须是商品交易以及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
- C.收款人对同一付款人发货托收累计3次收不回货款的,收款人开户银行暂停收款人办理所有托收业务
- D.付款人累计3次提出无理拒付的,付款人开户银行应暂停其向外办理托收
- A.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 B.无固定期的劳动合同
- C.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 D.口头劳动合同
- A.财产转让所得
- B.救济金
- C.退休工资
- D.国债利息
- A.9800
- B.21000
- C.2400
- D.12400
- A.宪法
- B.法律
- C.行政法规
- D.行政规章
- A.2倍
- B.2倍以下
- C.1倍以上2倍以下
- D.150%
- A.出票单位名称可以使用简称
- B.银行名称可以记载简称
- C.出票日期可以选择使用中文大写或阿拉伯数字
- D.票据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