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17
-
盈余公积可用于( )。
- A.支付股利
- B.转增资本
- C.弥补亏损
- D.转为资本公积
- A.因出售而减少的固定资产
- B.因对外投资而减少的固定资产
- C.因报废而减少的固定资产
- D.因盘亏而减少的固定资产
- A.材料领料单
- B.实存账存对比表
- C.发货票
- D.印花税票
- A.医务人员的工资
- B.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 C.福利部门人员工资
- D.退休人员工资
- A.增值税
- B.资源税
- C.印花税
- D.消费税
- A.冲减投资收益
- B.数额较小的计入财务费用
- C.数额较大的计入投资成本
- D.计入投资收益
- A.项目是否齐全
- B.书写是否正确
- C.科目是否正确
- D.金额是否正确
- A.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人企业
- B.收入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 C.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 D.使用权上的主要风险转移给了使用者
- A.增值税
- B.无形资产摊销
- C.职工教育经费
- D.股票发行费
- A.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 B.委托代销商品
- C.委托加工物资
- D.生产成本
- A.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的收益
- B.企业代客户收取的受托代销商品款
- C.销售商品代垫的运杂费
- D.企业销售商品收取的增值税
- A.销售商品的收入
- B.提供劳务的收入
- C.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
- D.其他业务收入
- A.企业创立时的初始投资
- B.企业重组时的投资
- C.企业在经营期间有新的投资者加入
- D.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 A.货币资金
- B.固定资产
- C.土地使用权
- D.长期待摊费用
- A.0
- B.8 000
- C.14 000
- D.18 000
- A.医务人员的工资
- B.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 C.福利部门人员工资
- D.退休人员工资
- A.差数法
- B.尾数法
- C.除2法
- D.除9法
- A.4 000
- B.3 960
- C.3 528
- D.3 920
- A.资本公积
- B.其他应付款
- C.营业外收入
- D.其他业务收入
- A.持续经营
- B.会计主体
- C.会计分期
- D.货币计量
-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动
- B.应该一致,不能随意变动
- C.可以变动,但要经过批准
- D.可以随意选择,随意变动
- A.会计主体、权责发生制
- B.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
- C.会计分期、配比原则
- D.持续经营、配比原则
- A.400
- B.500
- C.1 000
- D.1 400
- A.会计主体
- B.权责发生制
- C.货币计量
- D.持续经营
- A.会计主体
- B.权责发生制
- C.持续经营
- D.会计分期
- A.赊销商品
- B.赊购商品
- C.开出银行汇票
- D.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A.自制原始凭证无须经办人签名或盖章
- B.外来原始凭证金额错误,可在原始凭证上更正但需签名或盖章
- C.凡是账簿记录金额错误,都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予以更正
- D.销售商品1000.84元,销货发票大写金额为:壹仟元零捌角肆分
- A.收付实现制原则
- B.一贯性原则
- C.权责发生制原则
- D.可比性原则
- A.出售材料收入
- B.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
- C.转让固定资产净收益
- D.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税额
- A.自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 B.自生产经营次月起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 C.自生产经营当月起5年内平均摊销
- D.自生产经营次月起5年内平均摊销
- A.财务费用
- B.管理费用
- C.营业费用
- D.营业外支出
- A.应收票据账簿记录与其会计凭证的核对
- B.应收票据明细账与总账的核对
- C.应收票据账簿记录与对方单位账簿记录的核对
- D.应收票据账簿记录与本单位销售收入总额的核对
- A.15 000
- B.1 500
- C.60 000
- D.18 000
- A.货币计量
- B.会计分期
- C.会计主体
- D.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