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第 47 题某企业20×6年度结转前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如下.
某企业20×6年度结转前损益类科目的余额 单位:万元
(1)上表中除“所得税”科目外不存在其他未列损益类科目。会计科目 借方余额 贷方余额 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其他业务收入 200 投资收益 150 营业外收入 11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8 主营业务成本 1 4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50 其他业务成本 120 销售费用 70 管理费用 162 财务费用 20 资产减值损失 26 营业外支出 50 (2)无纳税调整事项。
(3)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4)年初未弥补的亏损102万元(该亏损发生于20×0年,已超过税前弥补的期限),该企业权力机构决定分别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00万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营业剩润、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和期末未分配利润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所得税按资产负债表负债法核算,金额单位可用万元表示)。
- 正确
- 错误
- A.产权转移书据
- B.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 C.营业账簿
- D.权利许可证
- A.当年发生亏损
- B.用盈余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 C.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 D.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A.能全面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
- B.便于按会计科目进行汇总
- C.有利于检查会计分录的正确性
- D.便于分工记账
- A.生产工人的待业保险费
- 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 C.生产工人的劳动保护费
- D.生产车间经营租赁租人设备的租金
- A.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 B.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
- C.规定期限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 D.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报送税务机关备查
- A.0
- B.2.5
- C.5
- D.15
- A.是否挪用现金
- B.是否存在“白条顶库”
- C.是否存在未达账项
- D.账款是否相符
- A.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 B.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
- C.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
- D.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备抵法
- D.补充登记法
- A.委托方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受托方已代扣代缴消费税,委托方收回后直接销售的
- B.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 C.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性企业生产的皮税消费品直接出口的
- D.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的
- A.直接从总账科目的余额获得
- B.根据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获得
- C.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合计获得
- D.根据有关科目的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获得
- A.准贷记卡
- B.借计卡
- C.贷记卡
- D.储值卡内的币值
- A.本金
- B.成本
- C.公允价值变动
- D.利息调整
- A.直接材料
- B.直接人工
- C.制造费用
- D.燃料和动力
- A.应交的城市维护建税
- B.应交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 C.应付的租金
- D.应交的土地增值税
- A.5 184
- B.1 728
- C.6 480
- D.2 160
- A.“制造费用”科目
- B.“营业费用”科目
- C.“管理费用”科目
- D.“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 A.账簿的名称
- B.账户的名称
- C.科目索引
- D.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
- A.财务费用
- B.其他业务成本
- C.营业外支出
- D.销售费用
- A.2000
- B.126000
- C.128000
- D.130000
- A.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
- B.从外单位赊购原材料
- C.用银行存款归还前欠货款
- D.收到投资者投资转入的设备
- A.投资收益
- B.营业外收入
- C.财务费用
- D.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的调整
- A.“本年利润”科目和“利润分配”科目
- B.“本年利润”科目
- C.各损益类科目
- D.“利润分配”科目
- A.三年内可以要求补征
- B.三年内可以追征
- C.三年至十年内追征
- D.无限期追征
- A.营业税金及附加
- B.固定资产清理
- C.营业外支出
- D.其他业务成本
- A.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 B.交互分配法
- C.直接分配法
- D.约当产量比例法
- A.权责发生制
- B.重要性原则
- C.会计分期
- D.受益原则
- A.购入存货时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 B.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 C.购买存货而发生的运杂费
- D.购买存货而支付的进口关税
- A.借记应收账款
- B.贷记应收账款
- C.借记预收账款
- D.贷记预收账款
- A.购货方获得的商业折扣
- B.购货方放弃的现金折扣
- C.购货方获得的销售折让
- D.购货方获得的现金折扣
- A.0.15
- B.0.9
- C.1.89
- D.2.7
- A.该单位一般会计人员
- B.该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
- C.该单位负责人
- D.当地财政部门派出人员
- A.63 170
- B.60 000
- C.63 000
- D.61 170
- A.会计主体
- B.持续经营
- C.会计分期
- D.货币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