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38.9%
- B.39.39%
- C.63.6%
- D.65%
- A.4.95万元
- B.4.5万元
- C.3.3万元
- D.1.95万元
- A.11.4%
- B.10%
- C.9.1%
- D.9%
- A.公务费
- B.业务费
- C.社会保障费
- D.设备购置费
- A.15%
- B.18%
- C.25%
- D.33%
- A.工资
- B.职工福利费
- C.会议费
- D.电话费
- A.食用植物油
- B.速冻食品
- C.冷气、暖气
- D.化肥
- A.分行业定额税率
- B.累进税率
- C.超率累进税率
- D.分行业比例税率
- A.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 B.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增值税
- C.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 D.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 A.纳税人
- B.负税人
- C.代扣代缴义务人
- D.核税人
- A.100万元以下
- B.120万元以下
- C.150万元以下
- D.180万元以下
- A.起征点
- B.免征额
- C.项目扣除
- D.减半征收
- A.10日
- B.15日
- C.30日
- D.一个月
- A.月
- B.季度
- C.半年
- D.年
- A.财产租赁所得
- B.财产转让所得
- C.稿酬所得
- D.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A.一般情况下,实际税率往往低于名义税率
- B.一般情况下,实际税率往往高于名义税率
- C.在比例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
- D.在累进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大于平均税率
- A.经营支出
- B.事业支出
- C.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 D.上缴上级支出
- A.经常性支出
- B.专项支出
- C.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 D.经营支出
- A.预算外资金收入
- B.事业收入
- C.经营收入
- D.其他收入
- A.应收账款
- B.应收票据
- C.暂付款
- D.暂存款
- A.地方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
- B.地方各级政府
- C.上级人大常务委员会
- D.上级政府
- A.拟定和下达政府决算的编审方法
- B.进行年终清理
- C.审计预算执行情况
- D.年终结算
- A.一级预算单位
- B.一级预算单位或上级预算单位
- C.财政部门
- D.主管部门
- A.项目支出预算
- B.基本支出预算
- C.上缴上级预算
- D.拨款支出预算
- A.国库专项收付制度
- B.国库基本收付制度
- C.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 D.国库现金管理制度
- A.零基预算法考试大论坛
- B.标准收支法
- C.基数法
- D.比例法
- A.基数法也称为基数增减法
- B.它可以以报告年度预算收支的执行数为基础
- C.它可以以预计执行数为基础
- D.计算公式为:计划年度某项预算收入或支出数额=某项预算收入或支出的当年基数+计划年度各种增减因素对预算收支的影响
- A.中国
- B.美国
- C.英国
- D.澳大利亚
- A.经济
- B.功能
- C.数额
- D.级次
- A.自上而下
- B.自下而上
- C.一上一下
- D.两上两下
- A.进口矿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
- B.开采有色金属矿的国有企业
- C.生产盐的股份制企业
- D.开采天然气的私有企业
- A.2.5元
- B.5元
- C.20元
- D.22.5元
- A.1%~3%
- B.3%~5%
- C.5%~8%
- D.8%~11%
- A.经营管理单位
- B.集体企业
- C.出典人
- D.承典人
- A.500元
- B.1500元
- C.2000元
- D.4000元
- A.全额累进税率计算较为简单
- B.全额累进税率下税收负担不够合理
- C.全额累进税率下税收负担比较合理
- D.超额累进税率下税收负担比较合理
- A.财政拨款
- B.国有企业收到的财政补贴
- C.行政事业性收费
- D.政府性基金
- A.由于税法规定两者不一致造成的
- B.由于价格和价值背离,引起税负转移或转嫁造成的
- C.由于税收优惠造成的
- D.由于税率差异造成的
- A.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
- B.名义正增长,而实际为负增长
- C.只有名义增长,而实际不增不减
- D.不确定变化
- A.税收收入
- B.事业收入
- C.规费收入
- D.服务收入
- A.生产发展水平
- B.价格总水平
- C.税收制度
- D.分配政策
- A.现金补贴的影响涉及许多商品
- B.实物补贴主要体现在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上
- C.实物补贴是从补贴接受者手中转移给最终受益者
- D.一般称实物补贴为“明补”
- A.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 B.强制性财政收入和非强制性财政收入
- C.公有经济收入和非公有经济收入
- D.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 A.与价格的关系不同
- B.对象不同
- C.主体不同
- D.目的不同
- A.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 B.分散管理模式
- C.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 D.社会管理模式
- A.政府预算支出
- B.社会保障收费
- C.社会保障税
- D.企业捐助
- A.财政投资
- B.轻税
- C.信贷支援
- D.提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 A.社会保险
- B.社会救济
- C.社会福利
- D.社会优抚
- A.自身积累
- B.政府预算投资
- C.吸收存款
- D.商业银行的存款
- A.国有商业银行
- B.国有股份制银行
- C.政策性银行
- D.私营银行
- A.具有独立商品生产者身份的企业
- B.非政府组织
- C.事业单位
- D.社会团体
- A.积累性支出
- B.消费性支出
- C.补偿性支出
- D.转移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