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双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有效的抑制通货膨胀,但力度过大,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
- B.“双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但过度放松,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 C.“紧”的财政政策有可能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
- D.“松”的财政政策有可能会引起进一步的经济衰退
- E.“双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但过度紧缩,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 A.保持币值稳定
- B.促进经济增长
- C.公平收入分配
- D.缩小贫富差距
- E.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 A.增加税收
- B.增加政府支出
- C.降低利率
- D.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E.提高再贴现率
- A.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 B.收支分析
- C.人员增减情况分析
- D.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 E.资产利用情况分析
- A.比例税率制度
- B.累进税制度
- C.转移支付制度
- D.定额税率制度
- E.财政贴息制度
- A.收入分配
- B.货币供应
- C.价格
- D.商品的供应量
- E.商品的需求量
- A.结余
- B.固定基金
- C.专用基金
- D.事业基金
- E.固定资产
- A.资产负债表
- B.收入支出表
- C.利润表
- D.支出明细表
- E.现金流量表
- A.经常性支出
- B.专项支出
- C.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 D.经营支出
- A.经营支出
- B.事业支出
- C.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 D.上缴上级支出
- A.月
- B.季度
- C.半年
- D.年
- A.预算外资金收入
- B.事业收入
- C.经营收入
- D.其他收入
- A.应收账款
- B.应收票据
- C.暂付款
- D.暂存款
- A.一级预算单位
- B.一级预算单位或上级预算单位
- C.财政部门
- D.主管部门
- A.拟定和下达政府决算的编审方法
- B.进行年终清理
- C.审计预算执行情况
- D.年终结算
- A.地方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
- B.地方各级政府
- C.上级人大常务委员会
- D.上级政府
- A.国库专项收付制度
- B.国库基本收付制度
- C.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 D.国库现金管理制度
- A.项目支出预算
- B.基本支出预算
- C.上缴上级预算
- D.拨款支出预算
- A.基数法也称为基数增减法
- B.它可以以报告年度预算收支的执行数为基础
- C.它可以以预计执行数为基础
- D.计算公式为:计划年度某项预算收入或支出数额=某项预算收入或支出的当年基数+计划年度各种增减因素对预算收支的影响
- A.零基预算法
- B.标准收支法
- C.基数法
- D.比例法
- A.中国
- B.美国
- C.英国
- D.澳大利亚
- A.经济
- B.功能
- C.数额
- D.级次
- A.自上而下
- B.自下而上
- C.一上一下
- D.两上两下
- A.进口矿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
- B.开采有色金属矿的国有企业
- C.生产盐的股份制企业
- D.开采天然气的私有企业
- A.2.5元
- B.5元
- C.20元
- D.22.5元
- A.1%~3%
- B.3%~5%
- C.5%~8%
- D.8%~11%
- A.财政拨款
- B.国有企业收到的财政补贴
- C.行政事业性收费
- D.政府性基金
- A.经营管理单位
- B.集体企业
- C.出典人
- D.承典人
- A.公开市场业务
- B.贴现率
- C.法定存款准备金
- D.信贷计划
- A.国民收入
- B.企业经济效益
- C.个人收入水平
- D.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 A.财政
- B.税收
- C.货币
- D.信贷
- A.宏观财政政策、中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
- B.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C.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 D.短期财政政策、中期财政政策和长期财政政策
- A.8%
- B.9.09%
- C.10%
- D.13.14%
- A.42.31%
- B.47.31%
- C.50.57%
- D.55%
- A.1.188
- B.1.485
- C.1.98
- D.2.475
- A.修购基金
- B.医疗基金
- C.职工福利基金
- D.职工奖励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