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500
- B.5000
- C.7500
- D.10000
- A.2500
- B.5000
- C.7500
- D.10000
- A.L所做的交易属于看跌期权期权费为2500元
- B.L所做的交易属于卖出期权期权费为500元
- C.L所做的交易属于买进期权期权费为2500元
- D.L.所做的交易属于卖出期权期权费为7500元
- A.出具申请书
- B.支付相应结算费用
- C.承担因币种转换发生的套汇损失
- D.核实密押印鉴
- A.不同证券价格的波动程度
- B.证券行情变化趋势
- C.利率水平
- D.期权合同有效期长短
- A.按照客户申请书的内容办理业务
- B.承担第一付款责任
- C.审査客户申请书内容是否完整
- D.承担一部分连带付款责任
- A.授信人
- B.受信人
- C.付款人
- D.受益人
- A.低
- B.不确定
- C.高
- D.不变
- A.托收
- B.汇票
- C.信用证
- D.汇款
- A.担保贷款
- B.短期贷款
- C.质押贷款
- D.信用贷款
- A.保证贷款
- B.抵押贷款
- C.质押贷款
- D.信用贷款
- A.2500
- B.5000
- C.10000
- D.30000
- A.信用贷款
- B.担保贷款
- C.票据贴现
- D.循环贷款
- A.贷款金额
- B.贷款时间
- C.结息时间
- D.贷款利率
- A.国家信用
- B.消费信用
- C.银行信用
- D.质押贷款
- A.2000000
- B.2500000
- C.2544240
- D.4500000
- A.5530
- B.5760
- C.6912
- D.11520
- A.票据贴现
- B.保证贷款
- C.委托贷款
- D.抵押贷款
- E.质押贷款
- A.官定利率对市场利率有重要影响
- B.市场利率随官定利率的变化而变化
- C.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变化完全一致
- D.市场利率是确定官定利率的重要依据
- E.官定利率与市场利率都能非常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 A.减少黄金储备
-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C.增加外汇储备
- D.卖出有价证券
- E.提高再贴现率
- A.财政和货币政策
- B.汇率政策
- C.资金融通政策
- D.资本自由流动政策
- E.直接管制政策
- A.借贷资本供不应求
- B.借贷成本降低
- C.市场资金供过于求
- D.借贷期限短
- E.借贷风险增大
- A.5 530
- B.5 760
- C.6 912
- D.11 520
- A.单利计息
- B.复利计息
- C.定期结息
- D.利随本清
- A.市场利率
- B.名义利率
- C.固定利率
- D.官定利率
- A.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 B.包括汇率风险
- C.包括价格波动风险
- D.主要源于银行业务操作
- E.自营外汇买卖活动没有市场风险
- A.由他行调入资金
- B.同业往来利息支出
- C.上级行调走资金
- D.偿还中央银行借款
- 28
-
国际信用的形式有()。
- A.国际贸易信用
- B.国际商业信用
- C.国际银行信用
- D.国际间政府信用
- E.国际金融机构信用
- A.价值尺度
- B.储藏手段
- C.支付手段
- D.世界货币
- E.流通手段
- A.本行客户交存他行支票
- B.本行客户签发支票支付他行客户债务
- C.支付同业往来利息
- D.调增法定存款准备金
- A.中央票据
- B.政策性金融债券
- C.国债
- D.次级债券
- A.利润
- B.资本
- C.使用价值
- D.商品
- A.4%
- B.20%
- C.5%
- D.16%
- A.农业信用合作社
- B.中国农业银行
-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 D.中国农民银行
- A.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超过客观需要量
- B.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
- C.经济停滞
- D.流通不畅
- A.直接融资规模由市场机制决定
- B.直接融资可以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
- C.金融机构通过吸收存款转向资金需求方提供资金
- D.直接融资为资金融通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服务
- A.同业性
- B.市场准入性
- C.长期性
- D.大额交易
- A.承兑
- B.贴现
- C.转贴现
- D.再贴现
- A.村镇银行
- B.中外合资商业银行
- C.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
- D.政策性银行
- A.业务库存现金
- B.库存金银
- C.现金头寸
- D.可用头寸
- A.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
- B.借:应解汇款 贷:联行往来
- C.借:逾期贷款 贷:应解汇款
- D.借:应解汇款 贷:现金
- A.垂直管理原则
- B.全面风险管理原则
- C.集中管理原则
- D.独立性原则
- A.1.1%
- B.1.5%
- C.3.2%
- D.3.6%
- A.过户
- B.交割
- C.清算
- D.成交
- A.信用风险
- B.利率风险
- C.流动性风险
- D.市场风险
- A.复合式中央银行
- B.单一式中央银行
- C.准中央银行
- D.货币局
- A.买人汇率
- B.卖出汇率
- C.中间汇率
- D.现钞汇率
- A.第三市场
- B.第二市场
- C.无形市场
- D.店头市场
- A.万分之二
- B.万分之三
- C.万分之四
- D.万分之五
- A.利率风险
- B.操作风险
- C.市场风险
- D.信用风险
- A.优惠利率
- B.基准利率
- C.市场利率
- D.实际利率
- A.1944
- B.1945
- C.1946
- D.1947
- A.固定利率在任何时期都是固定不变的利息率
- B.浮动利率的优点是便于计算借款成本
- C.市场利率受借贷资金供求影响与官定利率一致
- D.利息率的决定因素包括国际利率水平
- A.6%
- B.8%
- C.10%
- D.12%
- A.可以自由支配
- B.经人民银行审批可以使用
- C.经银监会审批可以使用
- D.不得投入使用
- A.公共权力
- B.所有者权力
- C.公共权力和所有者权力
- D.一般权力
- A.资产
- B.所有者权益
- C.收入
- D.利润
- A.正常类贷款
- B.次级贷款
- C.关注类贷款
- D.可疑类贷款
- A.积数计息法
- B.利随本清
- C.定期结息
- D.查表计息
- A.514 194
- B.504 194
- C.497 750
- D.487 750
- A.5%
- B.10%
- C.15%
- D.20%
- A.财务风险可分散或回避
- B.利率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
- C.多元化证券投资可分散政策风险
- D.国债、金融债券和公司证券的信用风险依次上升
- A.向国库缴纳税金
- B.从中央银行借款
- C.调减法定准备金存款
- D.代理中央银行业务中占用代理资金
- A.全面风险管理原则
- B.垂直管理原则
- C.集中管理原则
- D.独立性原则
- A.10
- B.5
- C.2
- D.1
- A.人民币对美元
- B.美元对人民币
- C.人民币对欧元
- D.欧元对人民币
- A.一行三分业监管
- B.统一监管
- C.集权式监管
- D.二元多头式监管
- A.谨慎性
- B.重要性
- C.及时性
- D.相关性
- A.它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
- B.银行信用的产生早于商业信用
- C.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商业企业
- D.它是各类单位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 A.股票
- B.国债
- C.中央银行票据
- D.可转换债券
- A.货币流通速度
- B.汇率
- C.GDP增长率
- D.失业率
- A.拆人资金
- B.应收利息
- C.长期股权投资
- D.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A.即期市场和远期市场
- B.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 C.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 D.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