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800
- B.900
- C.1 050
- D.1 400
- A.1 000
- B.1 300
- C.1 500
- D.2 100
- A.7.5%
- B.8%
- C.16%
- D.20%
- A.流动性比例符合监管规定
- B.不良贷款比例符合监管要求
- C.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符合监管要求
- D.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规定
- A.8%
- B.10%
- C.40%
- D.50%
- A.0.8%
- B.1%
- C.4%
- D.5%
- A.出具申请书
- B.支付相应结算费用
- C.及时履行承兑赎单手续
- D.核实密押印鉴
- A.核实所收单据形式上与申请书指示的一致性
- B.如遇对方拒绝承兑汇票,明示代收行是否制作拒绝证书
- C.承担一部分连带付款责任
- D.调查付款人的资金信誉
- A.2 500
- B.5 000
- C.7 500
- D.10 000
- A.信汇
- B.电汇
- C.托收
- D.信用证
- A.委托人
- B.保兑人
- C.授信人
- D.受票人
- A.L所做的交易属于看跌期权,期权费为2 500元
- B.L所做的交易属于卖出期权,期权费为500元
- C.L所做的交易属于买进期权,期权费为2 500元
- D.L所做的交易属于卖出期权,期权费为7 500元
- A.2 500
- B.5 000
- C.7 500
- D.10 000
- A.不同证券价格的波动程度
- B.证券行情变化趋势
- C.利率水平
- D.期权合同有效期长短
- A.定期从借款人处收取该笔贷款利息
- B.提前收回贷款
- C.核销该笔贷款
- D.采取使贷款免受损失的其他措施
- A.借:贷款——本金1 000万元 贷:单位活期存款1 000万元
- B.借:贷款——本金1 000万元 贷:库存现金1 000万元
- C.借:单位活期存款1 000万元 贷:贷款——本金1 000万元
- D.借:库存现金1 000万元 贷:贷款——本金1000万元
- A.借:贷款——本金1 000万元 贷:贷款——已减值1 000万元 同时,借:贷款损失准备100万元 贷:资产减值损失100万元
- B.借:贷款损失准备100万元 贷:资产减值损失100万元
- C.借:贷款——已减值1000万元 贷:贷款——本金1 000万元 同时,借:资产减值损失100万元 贷:贷款损失准备100万元
- D.借:资产减值损失100万元 贷:贷款损失准备100万元
- A.借:利息支出100万元 贷:利息收入100万元
- B.借:应收利息 100万元 贷:利息收入100万元
- C.借:应收利息25万元 贷:利息收入25万元
- D.借:贷款损失准备25万元 贷:利息收入25万元
- A.筹资人非稳定性
- B.股权所有者非固定性
- C.收益来源单一性
- D.融资关系直接性
- E.低风险性
- A.同业借款
- B.储蓄存款
- C.回购协议
- D.发行债券
- E.向中央银行融资
- A.具有强制性
- B.与黄金相挂钩
- C.是管理货币
- D.是足值货币
- E.是债务货币
- A.信用社
- B.保险公司
- C.基金会
- D.证券公司
- E.基金管理公司
- A.银行保函以促使申请人履行合同为目的
- B.国际保函开立银行的责任是第一性的
- C.未发生违约银行无须承担责任
- D.银行保函主要是独立性保函
- E.未发生违约银行也承担责任
- A.可实现最大成交量
- B.高于该价格的买入申报与低于该价格的卖出申报全部成交
- C.与该价格相同的买方或卖方至少有一方全部成交
- D.最高买入申报与最低卖出申报价格相同,以该价格为成交价
- E.买入申报价格高于集中申报簿当时最低卖出申报价格时,以集中申报簿当时的最低卖出申报价格为成交价
- A.完善对传统业务的风险监管
- B.加强对创新业务的风险监管
- C.强调各国监管模式应该不同
- D.强调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
- E.强调反洗钱和防止金融犯罪
- A.再贷款是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的贷款
- B.再贷款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 C.再贷款是商业银行的被动负债
- D.我国中央银行目前发放的再贷款中短期再贷款占多数
- E.我国中央银行目前对再贷款实行浮息制度
- A.光票托收
- B.汇票托收
- C.跟单托收
- D.附单托收
- E.信汇托收
- A.信用创造
- B.创造派生存款
- C.融通资金
- D.沟通协调经济关系
- E.社会投资
- A.流通中的现金
- B.企业活期存款
- C.居民个人的活期存款
- D.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 E.商业票据
- A.操作风险
- B.利率风险
- C.汇率风险
- D.信用风险
- E.国家风险
- A.制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 B.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
- C.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
- D.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
- E.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
- 32
-
国际储备的作用有( )。
- A.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 B.调整本币汇率
- C.充当信用保证
- D.偿付私人债务
- E.增加财政结余
- A.信用风险
- B.操作风险
- C.流动性风险
- D.声誉风险
- A.出票人
- B.背书人
- C.原记载人
- D.付款人
- A.信用中介职能
- B.支付中介职能
- C.信用创造职能
- D.支付创造职能
- E.金融服务职能
- A.固定汇率制
- B.浮动汇率制
- C.钉住汇率制
- D.联系汇率制
- A.交割
- B.过户
- C.买空
- D.卖空
- A.M0
- B.M1
- C.M2
- D.M3
- A.自主性交易
- B.自发性交易
- C.调整性交易
- D.弥补性交易
- A.清算
- B.过户
- C.交割
- D.竞价
- A.借:定期储蓄存款应付利息 贷:单位活期存款
- B.借:活期储蓄存款应付利息贷:定期储蓄存款
- C.借:定期储蓄存款应付利息贷:库存现金
- D.借:单位活期存款应付利息贷:库存现金
- A.营业成本/(全部存款资金-法定准备金)×100%
- B.(利息成本+营业成本)/全部存款资金×l00%
- C.(利息成本+营业成本)/(全部存款资金-支付准备金) × 100%
- D.(利息成本+营业成本)/ (本部存款资金-法定准备金-支付准备金)x100%
- A.银行汇票
- B.银行本票
- C.银行承兑汇票
- D.支票
- A.直接投资
- B.证券投资
- C.国际信贷
- D.长期投资
- A.一元多头式监管体制
- B.二元多头式监管体制
- C.集权式监管体制
- D.跨国式监管体制
- A.O%、l0%、50%、100%
- B.O%、20%、50%、100%
- C.10%、20%、50%、100%
- D.20%、50%、80%、100%
- A.其他营业支出
- B.贷款
- C.贷款损失准备
- D.逾期贷款
- A.中央银行
- B.商业银行
- C.政策性银行
- D.投资银行
- A.兼并与收购
- B.证券承销
- C.证券经纪交易
- D.证券私募发行
- A.混合型证券公司与单一型证券公司
- B.承销类证券公司与非承销类证券公司
- C.综合类证券公司与经纪类证券公司
- D.自营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
- A.保证金多头交易
- B.保证金空头交易
- C.多头交易
- D.空头交易
- A.经纪商
- B.交易商
- C.做市商
- D.发行商
- A.基金受益凭证
- B.无限期债券
- C.可转换债券
- D.优先股
- A.影子中介
- B.金融中介
- C.代理中介
- D.委托中介
- A.明细核算
- B.日计表
- C.总账
- D.分户账
- A.存入日挂牌公告的该档次定期存款利率
- B.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
- C.支取日挂牌公告的定期存款利率
- D.协议存款利率
- A.支票
- B.银行本票
- C.银行汇票
- D.商业汇票
- A.国债利率
- B.短期融资券利率
- C.Libor
- D.Shibor
- A.3日
- B.5日
- C.10日
- D.15日
- A.大额定期可转让存单
- B.储蓄存款
- C.金融机构同业存款
- D.财政性存款
- A.中央银行
- B.金融监管部门
- C.银行和证券公司
- D.企业单位和个人
- A.贷款的合同本金乘以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
- B.贷款的合同本金乘以实际利率
- C.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
- D.贷款的摊余成本乘以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
- 63
-
质押贷款属于( )。
- A.信用贷款
- B.贷款便利
- C.票据贴现
- D.担保贷款
- A.政府失灵
- B.市场竞争
- C.金融市场失灵
- D.混业经营
- A.银行汇票
- B.银行本票
- C.银行承兑汇票
- D.现金支票
- A.获利2 000
- B.获利4 000
- C.亏损2 000
- D.亏损4 000
- A.增加
- B.减少
- C.不变
- D.先增后减
- A.官定利率
- B.浮动利率
- C.市场利率
- D.实际利率
- A.中国入民银行
- B.银监会
- C.证监会
- D.保监会
- A.1
- B.3/4
- C.4
- D.1/4
- A.官定利率
- B.中央银行利率
- C.市场利率
- D.实际利率
- A.1美元=1.791 0/1.792 0德国马克
- B.1美元=7.753 6/7.754 6人民币
- C.1英镑=1.821 0/1.823 0美元
- D.1英镑=160.22/161.83日元
- A.通知行
- B.议付行
- C.保兑行
- D.偿付行
- A.信用风险
- B.利率风险
- C.流动性风险
- D.市场风险
- A.盈利性
- B.安全性
- C.流动性
- D.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