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票据载明的金额
- B.违约金
- C.自票据到期日至票据清偿日按规定利率计算的利息
- D.因行使追索权而支付的费用
- A.签发有资金保证的票据
- B.转让没有真实商品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
- C.利用多头开立账户转移资金
- D.贴现未到期的商业汇票
- A.付款人、失票人
- B.开票行、付款人
- C.失票人、开票行
- D.失票人、付款人
- A.担保贷款
- B.短期贷款
- C.质押贷款
- D.信用贷款
- A.非现金结算
- B.现金结算
- C.支票结算
- D.转账结算
- A.法规允许买卖原则
- B.减少风险原则
- C.易于拍卖原则
- D.抵押物次选原则
- A.2 500
- B.5 000
- C.10 000
- D.30 000
- A.技术性能
- B.现值大小
- C.市场变化
- D.可售程度
- A.存款结构
- B.单位成本内固定与变动成本的比重
- C.存款总量
- D.存款准备金率
- A.改变存款结构
- B.增设网点
- C.提高存款工具流动性
- D.提高利率
- A.0.10%
- B.1.92%
- C.2.88%
- D.15.38%
- A.64 000
- B.60 000
- C.40 000
- D.34 000
- 13
-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9~12问题:
某商业银行吸收各项存款共计60 000万元,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8 000万元。该银行的利息成本为1 000万元,营业成本为500万元。
该银行的资金成本率为( )。
- A.0.83%
- B.1.67%
- C.2.50%
- D.13.30%
- A.2 000
- B.3 000
- C.5 000
- D.10 000
- 15
-
3个月后,该股票果然下跌,跌至每股100元,李某认为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于是通过经纪人按每股l00元的价格再买进等量卖出数额的股票,并用所得款项归还经纪人垫付的本息。则李某在这笔交易中获利( )元。
- A.100 000
- B.84 000
- C.70 000
- D.64 000
- A.流动比率
- B.资本风险比率
- C.成本率
- D.固定资本比率
- A.节约业务管理费开支
- B.降低存款利率
- C.减少营业外支出
- D.针对该之便银行应拿出比较大的比率的资本金用于购买国库债
- A.该比率已控制在银行财务制度规定的最高限额指标内
- B.该比率超过了银行财务制度规定的最高限额指标
- C.针对该指标该行应拿出较大比率的资本金用于购置本行固定资产
- D.针对该指标银行应拿出较大比率的资本金用于购买国库券
- A.国有企业
- B.私营企业
- C.供销合作社
- D.经开户银行审查同意的城乡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
- E.经开户银行审查同意外资企业
- A.0.98
- B.2.39
- C.9.67
- D.10.2
- A.制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 B.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
- C.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
- D.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
- E.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
- A.实收资本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
- D.未分配利润
- E.利润分配
- A.社会平均利润提高
- B.借贷成本降低
- C.市场资金供过于求
- D.借贷期限短
- E.借贷风险增大
- A.低价
- B.平价
- C.溢价
- D.高价
- E.折价
- A.在贷款
- B.再贴现
- C.再抵押
- D.再回购
- E.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证券
- A.资金来源广
- B.发行规模小
- C.存在汇率风险
- D.有国家主权保障
- E.以自由兑换货币作为计量货币
- A.银行汇票
- B.商业承兑汇票
- C.银行承兑汇票
- D.银行本票
- E.支票
- A.发行普通股
- B.国家财政拨款
- C.发行长期资本债券
- D.利用留存收益
- E.发行优先股
- A.集合竞价
- B.公开竞价
- C.连续竞价
- D.连续竞价
- E.集中竞价
- A.价值尺度
- B.贮藏手段
- C.支付手段
- D.世界货币
- E.流通手段
- A.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 B.调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
- C.筹集巨额资金的重要手段
- D.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 E.是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 A.交易所交易市场
- B.场外交易市场
- C.同业拆借市场
- D.票据市场
- E.场内交易市场
- A.官方持有性
- B.高度风险性
- C.自由兑换
- D.充分流动性
- E.普遍接受性
- A.借记“活期存款”科目
- B.贷记“活期存款”科目
- C.“现金”科目
- D.贷记“现金”科目
- E.借记“定期存款”科目
- A.政府债券
- B.公司债券
- C.金融债券
- D.银行本票
- E.股票
- A.关注贷款
- B.次级贷款
- C.可疑贷款
- D.损失贷款
- A.商业银行
- B.储蓄银行
- C.养老基金
- D.信用合作社
- A.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 B.在校期间欠款计复利
- C.财政贴息50%
- D.不可申请展期
- E.属于商业贷款
- A.2.52%
- B.2.53%
- C.2.54%
- D.2.55%
- A.自营贷款
- B.委托贷款
- C.信用贷款
- D.银团贷款
- A.基本存款账户
- B.一般存款账户
- C.专业存款账户
- D.临时存款账户
- A.安全性
- B.流动性
- C.效益性
- D.谨慎性
- A.保全资产
- B.资产证券化
- C.企业重组
- D.清算资产
- A.汇兑结算业务
- B.汇票贴现
- C.托收承付结算
- D.支票结算
- A.储蓄中介
- B.支付中介
- C.信用中介
- D.征信中介
- A.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
- B.资本规模
- C.资本风险
- D.负债规模
- A.上涨
- B.下降
- C.不变
- D.没影响
- A.存款
- B.贷款
- C.放款
- D.投资
- A.金融租赁
- B.经营租赁
- C.杠杆租赁
- D.财务租赁
- A.缺乏流动性的资产
- B.不良资产
- C.实物资产
- D.银行资产
- A.66
- B.68
- C.72
- D.74
- A.承兑业务
- B.担保业务
- C.承诺业务
- D.代理业务
- A.一级储备
- B.二级储备
- C.三级储备
- D.四级储备
- A.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 B.即期市场和远期市场
- C.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 D.交易所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 A.做市商
- B.经纪商
- C.中间商
- D.服务商
- A.内部监管
- B.集中监管
- C.现场检查
- D.非现场监管
- A.需求拉上型
- B.成本推进型
- C.结构型
- D.抑制型
- A.发起人
- B.管理人
- C.经理人
- D.托管人
- A.存放同业款项
- B.同业存放款项
- C.同业拆入
- D.存放中农银行款项
- A.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 B.票据结算和非票据结算
- C.同城结算和异地结算
- D.国际结算和国内结算
- A.未填“现金”字样的
- B.未填“可转让”字样的
- C.填明“现金”字样的
- D.填明“可转让”字样的
- A.注册资本
- B.二级资本
- C.从属资本
- D.一级资本
- A.仅限同城内
- B.仅限异地间
- C.同城、异地均可
- D.仅限同一票据交换区域
- A.发行的银行
- B.银行的银行
- C.政府的银行
- D.人们的银行
- A.商品货币
- B.代用货币
- C.信用货币
- D.电子货币
- A.定期存款
- B.活期存款
- C.定活两便存款
- D.通知存款
- A.转贴现
- B.再贴现
- C.转贷款
- D.再贷款
- A.做市商
- B.经纪商
- C.交易商
- D.承销商
- A.借记卡
- B.贷记卡
- C.准借记卡
- D.准贷记卡
- A.不确定性
- B.可测性
- C.可控性
- D.相关性
- A.财政收支
- B.商品流通
- C.银行信贷
- D.资本市场
- A.发行普通股
- B.收益留成
- C.发行优先股
- D.发行资本性债券
- A.谨慎性
- B.实质重于形式
- C.相关性
- D.重要性
- A.银行信用和债券发行
- B.现金投放和现金回笼
- C.加速资本周转和节约流通费用
- D.形成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 A.狭义金融监管
- B.金融宏观调控
- C.广义金融监管
- D.银行内部控制
- A.再贷款
- B.再贴现
- C.转抵押
- D.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证券
- A.资产与负债(权益)科目同增
- B.增产与负债(权益)科目同减
- C.资产类科目之间一增一减
- D.负债(权益)类科目一增一减
- A.关键货币
- B.美元
- C.基础货币
- D.世界货币
- A.被抵押的证券本身的利率
- B.基准利率
- C.市场利率
- D.买卖双方商议
- A.增加
- B.减少
- C.不变
- D.不可预测
- A.10%
- B.20%
- C.30%
- D.40%
- A.利率风险
- B.金融危机风险
- C.非系统性风险
- D.系统性风险
- A.活期存款
- B.定期存款
- C.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D.现金
- A.债务资本
- B.二级资本
- C.附属资本
- D.核心资本
- A.限定使用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名单
- B.调整黄金官价
- C.适当削减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 D.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 A.长期
- B.中期
- C.中长期
- D.短期
- A.证券市场的实体
- B.中介机构
- C.政府所属的监管机构
- D.自律性组织
- A.5008.50
- C.5
- D.20
- A.资本成本
- B.可用资本成本
- C.资金成本
- D.可用资金成本
- A.中国人民银行
- B.银监会
- C.证监会
- D.保监会
- A.金融监管成本指金融监管带来的直接物质损耗和间接效率损失
- B.金融监管人员的重资等行政支出属于直接成本
- C.被监管机构如商业银行为配合监管而提供报表属于间接成本
- D.间接成本的表现方式一般较为隐蔽
- A.3 900
- B.15 600
- C.31 200
- D.62 400
- A.持有经济实力最强国家的货币作为外汇储备
- B.持有与本国贸易关系最密切国家的货币作为外汇储备
- C.持有尽可能多的外汇储备
- D.使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 A.即期市场和远期市场
- B.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 C.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 D.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