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个体心理行为)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为了使面谈的说服效果更好,人力资源部长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

  • A.在较早的时候就透露一些可能进行的变革的信息
  • B.让员工对公司的发展变革进行讨论
  • C.秘密地进行变革的取证和决策的过程
  • D.不向员工透露任何信息,防止员工阻扰
2

T公司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整合业务,精简机构,公司领导层决定裁减一批员工。决定做出后,人力资源部部长承担了与被裁人员谈话的任务,他需要尽可能的说服被裁人员,使他们不至于与公司对抗。根据背景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说服者本人对说服效果存在着影响,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

  • A.人力资源部长最好是一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
  • B.在说服他人时,人力资源部长要尽量正式、公事公办
  • C.人力资源部长要尽量表现出与被裁员工的某些相似性
  • D.人力资源部长如果外表讨人喜欢,那说服效果可能就会更好一些
3

对不同的员工,人力资源部长说服的效果也可能不一样,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学历越高的员工一般越不容易被说服
  • B.自尊心较弱的人容易被说服
  • C.家里有喜事的员工容易被说服
  • D.年龄越大的员工越难被说服
4

“被裁员”这个说服信息不是员工愿意听到的,下列关于说服信息对说服效果的影响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

  • A.信息的呈现方式很重要,在本例中,人力资源部部长最好和员工面对面的单独交谈
  • B.说服信息所倡导的态度与被说服者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越大,那么态度的实际改变也就越大
  • C.说服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越大,人们改变态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 D.当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超过某一个界限后,人们的态度反而不发生改变
5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取决于两个因素,包括( )。

  • A.自我价值定位
  • B.自我价值取向
  • C.自我价值支持
  • D.自我价值评定
  • E.自我价值升级
6

美国心理学家萨普尔将工作价值观分为( )。

  • A.内在价值
  • B.内在激励
  • C.外在工作价值
  • D.生活保障
  • E.外在报酬
7

奥尔波特认为,人的价值观可以分为( )。

  • A.理论型
  • B.经济型
  • C.政治型和社会型
  • D.审美型
  • E.实践型
8

工作价值观包括( )。

  • A.工作倾向性
  • B.工作需求
  • C.工作态度
  • D.职业道德取向
  • E.工作动力
9

通过态度预测行为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因素有( )。

  • A.态度的特殊性水平
  • B.空间因素
  • C.自我意识
  • D.态度强度
  • E.态度的可接近性
10

如果个体有很大的认知失调的压力,可以消除压力的途径有( )。

  • A.改变行为
  • B.改变态度
  • C.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来说明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
  • D.为自己的矛盾自圆其说
  • E.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12

心理学家常常把人类的表情分为( )。

  • A.肢体表情
  • B.面部表情
  • C.身体表情
  • D.言语表情
  • E.心理表情
13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把人的情绪分为( )。

  • A.心境
  • B.心绪
  • C.激情
  • D.应激
  • E.理智
14

下列关于情绪和情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情绪是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被满足相联系的体验
  • B.情感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复杂而高级的体验
  • C.情感体验发生在先,情绪反应在后
  • D.情绪往往是由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引起的
  • E.情感带有冲动性和爆发性,并伴有生理变化
15

心理学家威尔逊在麦克里兰(Mcclelland)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把领导者的特征简化为( )。

  • A.预测变化
  • B.核心特质
  • C.寻求支持
  • D.驱力水平
  • E.保持平衡
16

自我存在和自我行为理由的出发点是( )。

  • A.内心动机
  • B.个人价值
  • C.个人信念
  • D.自我价值
17

下列关于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知识是概括化的经验系统
  • B.技能是概括化的行为模式
  • C.能力是概括化的心理特征
  • D.能力可以不断积累
  • E.知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定型
18

自我价值对于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是( )。

  • A.自我价值定位
  • B.个人价值取向
  • C.个人价值定位
  • D.自我价值定向
19

个体的意义定义体系是( )。

  • A.个人价值
  • B.个人信念
  • C.个人追求
  • D.自我价值
21

根据罗奇克的分类,下列各项属于工具性价值观的是( )。

  • A.和平的世界
  • B.舒适的生活
  • C.家庭安全
  • D.自我控制
23

根据罗克奇的分类,成就感属于( )。

  • A.工具性价值观
  • B.目的性价值观
  • C.工作性价值观
  • D.社会性价值观
24

关于被说服者对说服过程的影响,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

  • A.自尊心较弱的人容易被说服
  • B.心情好的人容易被说服
  • C.介入程度越深,态度越容易改变,也越容易被说服
  • D.过多的预先说服会使被说服者产生免疫力,从而使态度改变变得困难
25

关于说服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被说服者介入程度越浅,态度改变越困难
  • B.当个体对问题了解得很多时,预先警告会引起抗拒
  • C.当人们最初同意该信息时单面说服效果较好
  • D.外表漂亮的人在说服方面更有优势
27

戒烟者为减少因再次吸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可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实现,下列属于这种做法的是( )。

  • A.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有利于我的健康
  • B.生活中的压力太大,我只能靠吸烟来缓解,别无他法
  • C.我喜欢吸烟,不想真正戒掉我的烟瘾
  • D.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后患癌更重要
28

海德尔的平衡理论认为态度改变的方法是( )。

  • A.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
  • B.哪个方向的态度改变最少,就改变哪里的态度
  • C.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
  • D.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冲突
29

著名心理学家里昂.费斯廷格提出的说明态度和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是( )。

  • A.自我觉知理论
  • B.态度行为理论
  • C.认知失调理论
  • D.结构功能理论
31

下列有关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B.态度与行为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
  • C.态度的特殊性越高,用其预测行为越准确
  • D.一般说来,在态度测量与行为发生之间的时问间隔越长,不可知事件改变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32

( )认为态度的形成是对利益或损失进行衡量的过程。

  • A.学习理论
  • B.认知一致性理论
  • C.诱因理论
  • D.得失理论
33

在对态度的定义中,强调了态度的组成及特性的学者是( )。

  • A.阿尔波特
  • B.克里赫 c.弗里德曼
  • C.吉尔福特
  • D.弗里德曼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他的定义强调了态度的组成及特性。
35

情绪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形式是( )。

  • A.感情
  • B.表情
  • C.态度
  • D.行为
36

激情具有( )的特点。

  • A.激动性和冲动性
  • B.激动性和爆发性
  • C.冲动性和爆发性
  • D.冲动性和可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