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
- B.高中及以上学历
- C.有确定的聘用单位
- D.无犯罪记录
- E.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
- A.国家职业标准
- B.学历标准
- C.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 D.职业资格等级标准
- E.行业职业标准
- A.初级技能
- B.中级技师
- C.高级技能
- D.技师
- E.高级技师
- A.劳动者求职
- B.劳动者任职
- C.劳动者开业
- D.用人单位录用劳动者
- E.劳动者培训
- A.技工学校
- B.就业训练中心
- C.综合培训基地及集团
- D.社会力量办学、企业职工培训中心
- E.高等院校
- A.在校学生
- B.初次求职人员
- C.在职人员
- D.转岗转业人员
- E.军队转业人员
- A.高技能人才培训
- B.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所需费用
- C.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 D.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职教育所需费用
- E.职业技术等级培训
- A.就业交流
- B.就业前培训
- C.劳动预备制培训
- D.再就业培训
- E.创业培训
- A.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应到户籍所在地登记
- B.劳动者进行失业登记时,须持本人身份证件和证明原身份的有关证明
- C.登记失业人员应当定期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就业失业状况
- D.登记失业人员凭登记证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
- E.登记失业人员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应注销其失业登记
- A.已从事劳动,并且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 B.入学、服兵役、移居境外的
- C.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 D.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 E.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
- A.《劳动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对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失业,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
- B.政府部门可根据失业预警提示,采取财政、税收、社会保障等综合性政策措施
- C.失业预警是指通过对反映就业、失业状况的监测指定跟踪分析,当监测指标达到或接近设定的失业预算线时,及时进行失业预报
- D.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人员的裁减
- E.用人单位裁减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避免较大规模解除、终止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 12
-
就业援助对象包括( )。
- A.贫困家庭人员
- B.就业困难人员
- C.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 D.零就业家庭
- E.失去土地的灾区劳动力
- A.应及时向零就业家庭中的失业人员提供适当的就业岗位
- B.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该开发各类就业岗位,为零就业家庭提供即时岗位援助制度
- C.在公益性岗位上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按国家规定给予岗位补贴
- D.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制度
- E.应当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全面就业
- A.向劳动者提供就业单位的经营信息
- B.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 C.提供虚假就业信息
- D.向劳动者收取职业介绍费
- E.向劳动者收取押金
- A.有明确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 B.设立主体须为法人或其他组织
- C.有开展业务必备的固定场所
- D.注册资金必须多于50万元
- E.有一定数量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
- A.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 B.对准备从事个体劳动或开办私营企业的劳动者提供创业咨询服务
- C.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
- D.帮助劳动者了解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增强择业能力
- E.向劳动者提出培训建议,为其提供职业培训相关信息
- A.就业政策法规咨询
- B.就业登记
- C.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 D.职业培训信息发布
- E.就业培训
- A.为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提供条件保障
- B.保障职工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 C.不得安排加班
- D.安排职业技能培训
- E.改善和提高劳动者福利待遇
- A.自主决定招用劳动者的数量
- B.自主决定招用劳动者的时间
- C.自主决定员工的退休年龄
- D.自主决定用工形式
- E.自主决定员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
- A.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
- B.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的事项
- C.需要确定具备特殊技能等资格的事项
- D.关系到公众安全的事项
- E.涉及到国家经济发展的事项
- A.10
- B.15
- C.30
- D.60
- A.坚持国家分配工作为主导
- B.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
- C.坚持市场调节就业
- D.坚持政府促进就业
- E.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 A.委托职业中介机构招聘
- B.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金
- C.暂时扣押被招聘人身份证
- D.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
- A.职业概况
- B.基本要求
- C.工作要求
- D.比重表
- A.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B.企业职业培训部门
- C.工商行政部门
- D.劳动部门
- A.强制
- B.自愿
- C.公平
- D.公开
- A.职业活动;职业教育
- B.职业活动;职业技能
- C.职业教育;职业技能
- D.职业技能;职业活动
- A.劳动预备制度
- B.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 C.促进就业制度
- D.职业技能鉴定
- A.检测
- B.评价和鉴定
- C.考核
- D.测定
- A.企业新建项目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在项目投资中列支技术技能培训费用
- B.企业更新设备,研制新产品时,应预留一部分用于职工教育与培训,列入折旧费用项目
- C.企业工会年度内按规定留成的工会经费中,应有一定部分用于职工教育与培训,列人工会预算掌握使用
- D.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研究开发新技术、试制新产品,应按相关规定从项目投入中提取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经费,重点保证专业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
- A.0.5%
- B.1%
- C.1.5%
- D.2%
- A.3
- B.6
- C.9
- D.10
- A.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
- B.企业下岗职工
- C.军人退出现役已被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
- D.刑满释放的人员
- A.10
- B.15
- C.20
- D.30
- A.失业预报制度
- B.失业许可制度
- C.失业预警制度
- D.失业证书制度
- A.1%
- B.1.5%
- C.2%
- D.2.5%
- A.500元以下
- B.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 C.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 D.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 A.失业救助
- B.就业援助
- C.职业中介服务
- D.公共就业服务
- 39
-
职业中介实行( )制度。
- A.免费服务
- B.公示
- C.行政许可
- D.登记备案
- A.l万元以下
- 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D.10万元以上
- A.18
- B.16
- C.14
- D.12
- A.青少年享有就业的权利
- B.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 C.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权利
- D.退役军人实行就业安置
- A.就业计划
- B.就业福利
- C.社会保险基金
- D.劳动就业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