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访问法
- B.季节指数法
- C.观察法
- D.移动平均法
- A.310.5
- B.335.8
- C.350.8
- D.361.2
- A.250.0
- B.254.8
- C.284.7
- D.290.5
- A.产量足够小
- B.工序能够同期化
- C.工艺柔性化
- D.产品结构变化大
- A.头脑风暴法
- B.移动平均法
- C.对比类推法
- D.集合意见法
- A.延长节拍时间
- B.缩短节拍时间
- C.优化并提升该道工序设备的效率
- D.提升该道工序之前工序设备的效率
- A.7.32
- B.8.06
- C.8.64
- D.9.57
- A.0.90
- B.0.95
- C.1.05
- D.1.20
- A.人
- B.方法
- C.价格
- D.机器
- A.固定布置
- B.工艺专业化布置
- C.对象专业化布置
- D.混合式布置
- A.充足
- B.正常
- C.不足
- D.严重不足
- A.2.052
- B.1.635
- C.1.414
- D.0.625
- A.技术是否适用
- B.获取技术的成本是否最低
- C.技术是否最先进
- D.获取技术的难度是否最低
- A.2200
- B.2510
- C.2600
- D.3000
- A.ABC分析法
- B.投资回收期法
- C.效益成本分析法
- D.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 A.总投资与总产量
- B.总产量与经济效益
- C.总投资与经济效益
- D.总投资与投资回收期
- A.10
- B.30
- C.50
- D.100
- A.固定资产
- B.营运资本
- C.长期投资
- D.流动负债
- A.信用期限
- B.信用标准
- C.折扣期限
- D.现金折扣率
- A.经济订货批量
- B.融通仓
- C.决策树
- D.盈亏平衡点
- A.过程能力指数越大,说明过程能力越能满足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越易保证
- B.过程能力指数越小,说明过程能力满足技术标准的程度越低,产品质量越不易保证
- C.过程能力指数越大,说明过程能力满足技术标准的程度越低,产品质量越不易保证
- D.过程能力指数越小,说明过程能力越能满足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越易保证
- E.过程能力指数不能衡量过程能力对技术标准的满足程度
- A.财务计划与决策
- B.财务预算与控制
- C.财务分析与考核
- D.财务风险分析与管理
- E.财务筹资管理与预算
- A.投资同收期法
- B.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 C.经济成本法
- D.效益成本分析法
- E.固定收益比较法
- A.GB/T19000—2008 idt IS0 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 B.IS0/TRl0006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
- C.IS0/TRl0014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
- D.GB/T19001——2008 idt IS0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E.GB/T19011——2003 idt IS0 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萘审核指南
- A.能够快速反应市场需求
- B.能够实施电子商务
- C.能够优化技术解决方案
- D.能够分摊开发投资费用
- E.能够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 A.访问的灵活性强
- B.直接性强
- C.准确性较强
- D.调查成本低
- E.调查时间短
- A.财务管理外包
- B.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 C.技术管理外包
- D.设备管理外包
- E.生产管理外包
- A.满足社会需要
- B.强化政务公开
- C.完成政府计划
- D.增加社会福利
- E.获取利润
- A.被调查者回答问题时间不充分
- B.邮寄调查法问卷回收率低
- C.留置调查法回收率低
- D.易受调查人员倾向性意见的影响
- E.邮寄调查法调查费用高
- A.考虑了报酬实现的时问,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
- B.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 C.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 D.把各方的利益纳入到企业价值这个指标中,兼顾到企业关系各方的利益
- E.鼓励企业追求短期利益
- A.新产品创意构思多来源于市场营销或研究与开发的成果,或者两者的结合
- B.新产品开发的目标一般确定为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对提高市场占有率不甚重视
- C.新产品创新的程度要达到首创水平,至少部分首创
- D.新产品投放市场时多选择率先进入的时机
- E.新产品开发的方式一般为外购方式
- A.新产品开发的意义
- B.新产品的性能、质量和主要参数
- C.预期的技术经济效益
- D.产品研制方式和可行性
- E.研制周期和完成时间
- A.人才招聘会
- B.校园招聘会
- C.晋升
- D.猎头公司招聘
- E.职位轮换
- A.视能授权
- B.明确授权范围
- C.可越级授权
- D.适度授权
- E.适当的控制
- A.经验判断法
- B.访问法
- C.观察法
- D.联测法
- E.实验调查法
- A.访问地点比较分散,时间长,费高用
- B.不适合内容较复杂、不能公开的问题的调查
- C.调查对象的身份难以判别,在调查地点出现具有偶然性
- D.拒访率高
- E.很难对访问员进行监控
- A.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 B.企业规模
- C.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 D.企业所处的环境
- E.企业的产权结构
- A.主观概率法一般可以独立运用
- B.主观概率必须符合概率论的基本定理:所确定的概率必须大于或等于0,而小于或等于1
- C.主观概率法是一种主观预期,具有明显的主观性,结果准确与否完全依赖于预测者的经验、专业知识和判断预测能力
- D.主观概率法预测简便、快捷、经济,适用于对各类情况的预测和推断;相对于其他预测方法,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 E.主观概率法实施步骤一般包括编制主观概率调查表、预测结果汇总整理、给出最终预测判断结果三步
- A.适墩品种变化的能力强
- B.设备利用率高
- C.产品成本较低
- D.对工人生产技术水平的要求高
- E.生产的经济效益好
- A.顺序移动方式
- B.平行移动方式
-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D.随机移动方式
- A.收集的资料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 B.收集的资料多
- C.收集资料过程方便、容易、迅速
- D.收集资料时间短、费用低
- E.能直接满足调查者的需求
- A.新产品创意构思
- B.调查研究并提出新产品开发整体设想
- C.新产品的设计与试制
- D.构建新产品开发组织
- A.固定布置
- B.工艺专业化布置
- C.对象专业化布置
- D.混合类型布置
- A.整理
- B.整顿
- C.清洁
- D.素养
- A.全部资产
- B.全部流动资产数额
- C.对公司的出资额
- D.持有公司股票的市值
- A.方案1
- B.方案2
- C.方寨3
- D.方案4
- A.准备
- B.开始
- C.决策
- D.扩展
- A.产品设计者的嗜好
- B.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相关规定
- C.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工艺的难度
- D.产品质量特性对顾客满意的影响程度
- 4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话调查法不易于控制实施质量
- B.电话调查法了解问题深入也可以使用调查的辅助工具
- C.邮寄调查法问卷回收率高,但是花费时间较长,影响调查资料的时效性
- D.留置调查法回收率高且被调查者有充分的调查时间来回答问题且不受调查人员影响
- A.生产服务
- B.基本生产过程
- C.技术设备
- D.辅助生产过程
- A.沉没成本
- B.机会成本
- C.资本成本
- D.付现成本
- A.全面深入
- B.调查数据河直接由计算机处理
- C.可控性强
- D.避免遗漏
- A.自行研制开发
- B.引进开发
- C.结合开发
- D.合作开发
- A.5
- B.10
- C.30
- D.40
- A.基础标准
- B.方法标准
- C.安全标准
- D.产品标准
- A.为了加强政府对产品质量的宏观管理,掌握重要产品的质量状况,我国于1985年建立了产品餍量监督抽查制度
- B.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地方可以另行重复抽查;一匕级监督抽查的产品,下级可以另行重复抽查
- C.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执行的标准包括国家现行的四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经过备案的企业标准
-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
- A.界定
- B.测量
- C.重复
- D.分析
- A.计划
- B.预测
- C.组织
- D.协调
- A.精细阶段
- B.创业阶段
- C.规模化阶段
- D.集体化阶段
- A.企业的精细化阶段
- B.企业的规范化阶段
- C.企业的集体化阶段
- D.企业的创业阶段
- A.调查花费的时间短
- B.了解问题较为深入
- C.调查范围有限
- D.获取的资料更加可靠
- A.4660
- B.4760
- C.5260
- D.5340
- A.政府干预
- B.内部管理
- C.协议买卖
- D.行业规范
- A.组织制度
- B.管理制度
- C.产权制度
- D.财务制度
- A.配置社会资源
- B.生产合格商品
- C.实现自身盈利
- D.增加社会福利
- A.托管关系
- B.协助关系
- C.命令关系
- D.平等关系
- A.投资数额大
- B.回收时问长
- C.变现能力差
- D.发生次数多
- A.倡导者
- B.黑带大师
- C.黑带
- D.绿带
- A.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量化的综合管理方法
- B.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方式
- C.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被动改进型管理
- D.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文化管理
- A.规格
- B.型号
- C.量值
- D.标准
- A.>1
- B.=1
- C.<1
- D.≥1
- A.缩短工人劳动时间
- B.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节奏性,达到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目标
- C.提高企业资源流动速度
- D.节省资源,控制费用
- A.盈余公积金
- B.资本公积金
- C.法定公积金
- D.企业所得税
- 74
-
设备更新的前提是( )
- A.确认设备是否无法使用
- B.确定设备的最佳更新期
- C.掌握新技术
- D.产能需要
- A.资产负债表
- B.现金流量表
- C.投资活动表
- D.损益表
- A.心理测验
- B.情景模拟考试
- C.面试
- D.能力测验
- A.部门专业化
- B.产品专业化
- C.零部件专业化
- D.工艺专业化
- A.优化资源配置
- B.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 C.承担社会责任
- D.劳动手段
- A.质量控制方法
- B.质量管理体系
- C.质量方针
- D.质量认证制度
- A.中一型及以上规模的企业
- B.大型企业和中一型企业
- C.全部大型和中型企业
- D.中二型以上规模的企业
- 81
-
质量的相对性是指( )。
- A.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
- B.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
- C.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
- D.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 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
- A.105
- B.115
- C.125
- D.145
- A.市场供给调查主要包括产品生产能力调查、产品实体调查等
- B.顾客满意度调查不包括对各竞争对手的满意度评价的比较
- C.市场营销因素调查主要包括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调查
- D.对市场环境的调查研究是企业有效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
- A.净利润总额
- B.利润总额
- C.息税前利润总额
- D.营业利润总额
- A.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分析和管理,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分析作业,改进作业,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新型战略成本管理方法
- B.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可以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反应作业量与耗费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作业动因反映产品产量与作业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
- C.作业成本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以直接追溯或动因追溯的方式计入产品成本,而尽量避免分摊方式
- D.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的计算分为三个阶段
- A.工场生产时期
- B.工厂生产时期
- C.机器生产时期
- D.科技生产时期
- A.用车床加工零件端面
- B.将铸件放在普通空气中冷却
- C.用钻床钻孔
- D.高温淬火
- A.逐渐上升
- B.逐渐下降
- C.保持不变
- D.不确定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遵循有限范围原则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遵循奖优罚劣原则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实行行政区域统一管理、组织协调的属地化原则
-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遵循统一立法、统一管理原则
- A.大批量
- B.成批
- C.小批量
- D.单件
- A.行为示范法
- B.演讲法
- C.情景模拟法
- D.教练
- A.管理层次清楚
- B.管理比较深入
- C.横向联系密切
- D.信息反馈及时
- A.晋升
- B.职位转换
- C.职位轮换
- D.工作扩大
- A.固定布置
- B.工艺专业化布置
- C.对象专业化布置
- D.混合类型布置
- A.使用寿命
- B.经济寿命
- C.技术寿命
- D.自然寿命
- A.企业产权
- B.有限责任
- C.现代公司
- D.科学管理
- A.工作说明书
- B.工作分析报告
- C.任职规范
- D.岗位职责说明书
- A.益本率
- B.投资回收期
- C.设备最佳更新期
- D.投资效益系数
- A.随机抽样
- B.等距抽样
- C.整群抽样
- D.分层抽样
- A.工作分析的主体是进行工作分析的管理者和有关人员
- B.工作分析为企业的员工培训和开发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 C.工作分析的内容是职位说明书
- D.工作分析为企业战略的落实和组织结构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