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投资投放期
- B.投资回收期
- C.项目建设期
- D.项目周期
- A.179 300
- B.188 300
- C.148 400
- D.200 000
- A.双侧公差
- B.公差中心
- C.上限公差
- D.下限公差
- A.不足
- B.正常
- C.充足
- D.过剩
- A.总投资与总产量
- B.总产晶与经济效益
- C.总投资与经济效益
- D.总投资与投资回收期
- A.1,19
- B.1.25
- C.1.28
- D.1.30
- A.低劣化数值法
- B.最少费用法
- C.费用积累法
- D.面值法
- A.经济寿命
- B.使用寿命
- C.技术寿命
- D.自然寿命
- A.16000
- B.14500
- C.13000
- D.12500
- A.1
- B.2
- C.3
- D.4
- A.平行移动方式
- B.顺序移动方式
-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D.交叉移动方式
- A.提高产品质量
- B.保护生产设备
- C.减少工序间搬运次数
- D.缩短生产周期
- A.420
- B.335
- C.540
- D.635
- A.平行移动方式
- B.顺序移动方式
-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D.交叉移动方式
- A.生产周期较短
- B.每道工序在加工一批零件时不发生停顿现象
- C.设备能连续、正常运转
- D.组织生产比较简单
- A.1285
- B.1290
- C.1325
- D.1350
- A.平行移动方式
- B.顺序移动方式
-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D.交叉移动方式
- A.120
- B.135
- C.145
- D.175
- A.平行移动方式
- B.顺序移动方式
-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D.交叉移动方式
- A.生产部门化
- B.过程部门化
- C.产品部门化
- D.职能部门化
- E.区域部门化
- A.285
- B.300
- C.325
- D.350
- A.技术
- B.政治
- C.法律
- D.组织职能的转变
- E.企业目标的选择与修正
- A.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 B.提高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 C.降低生产面积的占用
- D.优化设备布局
- E.缩短生产周期
- A.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五年的
- B.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 C.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 D.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 E.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目一劳动者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40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 A.销售增长率
- B.资本积累率
- C.流动比率
- D.总资产增长率
- E.总资产周转率
- A.事前控制
- B.事中控制
- C.事后控制
- D.跟踪控制
- E.不定期控制
- A.企业目标
- B.企业资源
- C.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
- D.企业工作的饱和程度
- E.企业所处的环境
- A.国家投入资本
- B.银行信贷资本
- C.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
- D.其他法人资本
- E.税收收入
- A.速动比率
- B.资产负债率
- C.流动比率
- D.流动资产周转率
- E.主营业务毛利率
- A.企业集团是最高级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 B.有孩心企业
- C.联合是多层次的
- D.产权关系是把众多的企业联合在一起形成企业集团的最重要纽带
- E.企业集团对环境反应灵敏
- A.调查范围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 B.调查费用低
- C.直观可靠
- D.对调查者的素质要求高
- E.占用被调查者的时间较多
- A.期限短
- B.流动性强
- C.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
- D.价值变动风险很小
- E.独立性好
- A.平行移动方式
- B.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C.顺序移动方式
- D.混序移动方式
- E.平滑移动方式
- 34
-
企业财务活动包括( )。
- A.筹资活动
- B.投资活动
- C.资金营运活动
- D.收入活动
- E.分配活动
- A.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 B.企业规模
- C.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 D.企业所处的环境
- E.企业的产权结构
- A.机会成本
- B.资本成本
- C.营运成本
- D.坏账损失
- E.收账费用
- A.调查本企业生产技术的历史和现状
- B.提出改造目标、方向、范围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 C.提出改造方案,根据市场环境、内部条件,制定改造的具体项目和具体配套方案
- D.可行性研究
- E.计算技术改造的成本
- A.投资数额大
- B.发生次数多
- C.回收期长
- D.变现能力差
- E.对企业现金流影响大
- A.新产品开发的竞争域一般限定在产品的技术方面
- B.新产品开发的目标是迅速扩大企业规模
- C.开发出的产品新颖、独特
- D.新产品创意构思来源于市场营销和生产过程
- E.新产品开发方式是自行研制或委托开发
- A.提高生产率
- B.降低成本
- C.节约生产面积
- D.充分利用车间的空间位置
- E.缩短生产周期
- 41
-
清洁生产的目标是( )。
- A.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 B.提高生产效率
- C.保持生产工具干净
- D.提高产品质量
- A.晋升
- B.职位转换
- C.职位轮换
- D.工作扩大
- A.进行工作分析的人员
- B.企业内部的各个职位
- C.工作说明书
- D.工作分析报告
- A.产品质量认证的保持方式为对认证产品实施监督检查,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监督检查(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保持方式为定期监督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不对产品实物实施监督检查
- B.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对象均为特定产品
- C.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的证书均不能用于产品上
- D.产品质量认证的证明方式为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及认证标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证明方式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证书及认证标记
- A.3σ
- B.4σ
- C.5σ
- D.6σ
- A.微观经济指标
- B.某企业的经济指标
- C.大类经济指标
- D.某一竞争对手的经济指标
- A.财务预算是根据财务战略、财务计划和各种预测信息,确定预算期内各种预算指标的过程
- B.固定预算法又称连续预算法,是在上期预算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调整和编制下期预算,并将预算期间逐期连续向后推移,使预算期间保持一定的时期跨度
- C.弹性预算法又称动态预算法,是在成本形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联动关系,按照预算期内可能的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系列预算方法
- D.按出发点的特征不同,编制预算的方法可分为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两大类
- A.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B.GB/T19004—2009idtISO9004:2009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 C.GB/T19000—2008idt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 D.GB/T19011—2003idt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 A.师带徒
- B.轮岗
- C.教练
- D.行动学习
- A.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 B.生产为的发展水平
- C.劳动的社会化程度
- D.劳动分工的专业化程度
- A.关键路线图
- B.树枝图
- C.直方图
- D.因果分析图
- A.设备更新
- B.设备改造
- C.设备修理
- D.设备置换
- A.实用性
- B.丰富性
- C.易得性
- D.利用性
- A.清洁
- B.清扫
- C.整理
- D.素养
- A.逐渐上升
- B.逐渐下降
- C.保持不变
- D.不确定
- A.20
- B.30
- C.40
- D.50
- A.提高回报率
- B.改善经营业绩
- C.提高企业知名度
- D.政府扶持
- A.横向分工
- B.纵向分工
- C.地域分工
- D.行业分工
- A.制品储存
- B.产品包装
- C.产品运输
- D.生产服务
- A.吸收直接投资
- B.银行借款
- C.商业信用
- D.短期融资
- A.企业资源
- B.企业性质
- C.企业目标
- D.企业特征
- A.精细阶段
- B.创业阶段
- C.规模化阶段
- D.集体化阶段
- A.成批生产类型
- B.单个生产类型
- C.大量生产类型
- D.连续生产类型
- A.人才招聘会招聘
- B.校园招聘
- C.网络招聘
- D.猎头公司招聘
- A.自行研制开发
- B.合作开发
- C.引进开发
- D.委托开发
- A.晋升
- B.职位转换
- C.工作轮换
- D.工作扩大
- A.1
- B.2
- C.3
- D.2或3
- A.经济属性
- B.文化属性
- C.社会属性
- D.政治属性
- A.多值控制图
- B.平均值和极差控制图
- C.方差和极差控制图
- D.计件值控制图
- A.中一型及以上规模的企业
- B.大型企业和中一型企业
- C.全部大型和中型企业
- D.中二型以上规模的企业
- A.倡导者
- B.黑带大师
- C.黑带
- D.绿带
- A.立即
- B.小范围试用后
- C.经会议讨论后
- D.在一个星期后
- A.质量检验
- B.质量反馈
- C.质量改进
- D.质量保证
- A.缩短工人劳动时间
- B.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节奏性,达到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目标
- C.提高企业资源流动速度
- D.节省资源,控制费用
- A.存货
- B.应收账款
- C.速动资产
- D.现金
- A.中介机构招聘
- B.猎头公司招聘
- C.海外招聘
- D.招聘会招聘
- A.PDCA循环图
- B.树枝图
- C.直方图
- D.甘特图
- A.作说明书
- B.职位招聘
- C.职位定义
- D.工作分析
- A.方案1
- B.方案2
- C.方案3
- D.方案4
- A.有限范围原则
- B.无限范围原则
- C.有限原则
- D.无限原则
- A.税后分配
- B.税前分配
- C.收益留存
- D.盈余公积金提取
- A.工艺顺序
- B.生产量
- C.生产定额
- D.产品精度
- A.组织职能
- B.控制职能
- C.协调职能
- D.计划职能
- A.安全第一、安全生产
- B.群众监督、安全第一
- C.群众监督、安全生产
-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 B.生产资料私有化
- C.生产资料公有化
- D.社会分工发展
- A.花钱少,见效快
- B.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
- C.有利于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 D.较快掌握新产品制造技术,缩短开发周期
- A.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只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 B.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 C.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D.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A.6.5
- B.7.5
- C.8.5
- D.9.5
- A.案例研究法
- B.演讲法
- C.情景模拟法
- D.行为示范法
- A.时间和数量
- B.质量和数量
- C.时间和质量
- D.安全与质量
- A.质量认证是指经权威机构确认,并通过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证明某产品符合相应标准或规范的活动
- B.质量认证的对象是产品或过程
- C.在质量认汪活动中,第三方是一个公正的机构,它与第一方、第二方都没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和经济上的利害关系
- D.质量认证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作为一种外部质量保证的手段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合格声明、第三方独立证实和合格评定三个阶段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产鼎质量法》遵循有限范围原则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遵循奖优罚劣原则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实行行政区域统一管理、组织协调的属地化原则
-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遵循统一立法、统一管理的原则
- A.全部资产数额
- B.全部流动资产数额
- C.对公司的出资额
- D.持有公司股票的市值
- A.大规模型企业适宜采用分权型组织结构
- B.大规模型企业适宜采用集权型组织结构
- C.小规模型企业适宜采用分权型组织结构
- D.小规模型企业适宜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 A.顺序移动方式
- B.平行移动方式
-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D.混序移动方式
- A.生产效益
- B.销售能力
- C.利润率
- D.生产能力
- A.工场生产时期
- B.工厂生产时期
- C.机器生产时期
- D.科技生产时期
- A.发行债券
- B.吸收直接投资
- C.股票
- D.银行借款
- A.比尔.史密斯
- B.库特·卢因
- C.蒙特·卡斯特
- D.约翰·科特
- A.5%
- B.10%
- C.15%
- 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