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3620
- B.3640
- C.3660
- D.3680
- A.增加产销量
- B.提高产品价格
- C.购买质优价廉原材料
- D.提高折旧率
- A.存货周转率
- B.资产负债率
- C.总资产周转率
- D.主营业务毛利率
- A.总成本线
- B.固定成本线
- C.变动成本线
- D.销售收入线
- A.2.72
- B.2.86
- C.3.09
- D.3.11
- A.收现能力低
- B.账龄短
- C.收账迅速
- D.资产流动性强
- A.因技术改造需新追加的投资额
- B.技术改造中拆除的旧设备、旧设施等造成的损失金额
- C.技术改造的贷款利息
- D.拆除的固定资产回收利用的价值
- A.1800
- B.6000
- C.6200
- D.8000
- A.10.0%
- B.16.7%
- C.19.20%
- D.20.0%
- A.6000
- B.6250
- C.6300
- D.6350
- A.总投资与总产量
- B.总量量与经济效益
- C.总投资与经济效益
- D.总投资与投资回收期
- A.不足
- B.正常
- C.充足
- D.过剩
- A.双侧公差
- B.公差中心
- C.上限公差
- D.下限公差
- A.机械产品
- B.耐用消费品
- C.低值易耗品
- D.非标准产品
- A.1.19
- B.1.25
- C.1.28
- D.1.30
- A.完全成本加成
- B.变动成本
- C.竞争投标
- D.理解价值
- A.1723
- B.1793
- C.1800
- D.2023
- A.100
- B.500
- C.1000
- D.3000
- A.2250
- B.2650
- C.2818
- D.3018
- A.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不符合规定
- B.货币出资额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规定比例
- C.公司名称不符合规定
- D.发起人身份不符合规定
- A.速动比率
- B.资产负债率
- C.流动比率
- D.流动资产周转率
- E.主营业务毛利率
- A.演讲法
- B.情景模拟法
- C.师带徒法
- D.初级董事会法
- E.案例研究法
- A.资金可永久使用
- B.不稀释原股东股权
- C.资本成本低
- D.有抵税作用
- E.筹资风险小
- A.银行贷款
- B.发行债券
- C.可转换债券
- D.认股权证
- E.可分离交易债券
- A.制定工作分析计划
- B.组建工作分析小组
- C.审查工作信息
- D.分析工作信息
- E.编写工作说明书
- A.关键事件法
- B.直接排序法
- C.交替排序法
- D.对比法
- E.行为锚定法
- A.预防
- B.鉴别
- C.优化
- D.把关
- E.报告
- A.新技术的应用
- B.新工艺的发明
- C.新设备的添置
- D.新厂房的建造
- E.新市场的开拓
- A.新产品创意构思多来源于市场营销或研究与开发的成果,或者两者的结合
- B.新产品开发的目标一般确定为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对提高市场占有率不甚重视
- C.新产品创新的程度要能达到首创水平,至少部分首创
- D.新产品投放市场时多选择率先进入的时机
- E.新产品开发的方式一般为外购方式
- A.破坏性检验
- B.数量大、但对质量要求不高的产品
- C.测量对象是连续体
- D.希望减少检验工作量,节省检验费用
- E.检验项目较少,周期较短
- 31
-
企业资源分析包括( )。
- A.物质技术条件
- B.资金
- C.时间
- D.人力
- E.系统安装
- A.专利产品
- B.没有显著特色的产品
- C.需求价格弹性大,低价能吸引大量新的消费者的产品
- D.规模经济特征明显,大量生产能使成本大幅下降的产品
- E.企业不急于扩大市场占有率,而是着力树品牌的产品
- 33
-
单一企业的缺点有( )。
- A.现金周期
- B.经营范围狭窄
- C.流水线标准低
- D.专业化程度高
- E.规模小
- A.付款折扣定价
- B.交易数量差别定价
- C.两部制定价
- D.季节差别定价
- E.峰谷定价
- A.严格控制
- B.认真防范
- C.严厉取缔
- D.正面引导
- E.协调沟通
- A.科学技术
- B.经济因素
- C.国家产业政策
- D.马太效应
- E.晕轮效应
- A.长期盈利最大化
- B.提高市场占有率
- C.稳定市场价格
- D.追求利润最大化
- E.补偿变动成本
- A.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 B.企业文化
- C.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 D.企业领导者的年龄结构
- E.企业环境
- A.生产组织标准
- B.产品质量标准
- C.工作考核标准
- D.技术管理标准
- E.经济管理标准
- A.剩余股利
- B.固定股利
- C.固定股利比例
- D.低定额股利加额外股利
- A.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减少
- B.信息传递易缺失
- C.机会主义行为增加
- D.激励机制效力减弱
- E.易产生官僚失灵现象
- A.损益表
- B.资产负债表
- C.现金流量表
- D.主要业务收支明细表
- A.产权比率
- B.流动比率
- C.资产负债率
- D.速动比率
- A.存货
- B.应收账款
- C.速动资产
- D.现金
- A.银行借款
- B.租赁筹资
- C.商业信用
- D.吸收直接投资
- A.无风险价值
- B.账面价值
- C.年金价值
- D.风险价值
- A.股利收入
- B.利息收入
- C.营业外收支净额
- D.其他业务利润
- A.l0%
- B.13%
- C.25%
- D.35%
- A.职业探索期
- B.立业与发展阶段
- C.职业生涯中期
- D.职业生涯后期
- 50
-
王某想在一家保险公司从事会计工作,他热爱自己的公司以及自己从事的工作,他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了规划,3年内成为部门经理,7年内成为公司高管,最高目标努力成为公司财务总监。这表明王某处于职业生涯的( )
- A.探索期阶段
- B.立业与发展阶段
- C.中期阶段
- D.后期阶段
- A.保健投资
- B.企业文化的培训
- C.充电式培训
- D.工作轮换
- A.激励功能
- B.增进绩效功能
- C.沟通功能
- D.导向功能
- A.标准要素
- B.业绩要素
- C.需求要素
- D.结果要素
- A.工作强度
- B.工作时间
- C.工作能力
- D.工作数量
- A.准备
- B.实施
- C.结果反馈
- D.结果运用
- A.工作日志法
- B.面谈法
- C.问卷调查法
- D.观察法
- A.进行工作分析的人员
- B.企业内部的各个职位
- C.工作说明书
- D.工作分析报告
- A.自行研制开发
- B.引进开发
- C.委托开发
- D.合作开发
- A.创意构思
- B.开发决策
- C.设计
- D.试制
- A.新产品开发的总体设想
- B.确定计划项目
- C.实施具体的开发过程
- D.反馈与改进
- A.设备更新
- B.设备改造
- C.设备修理
- D.设备置换
- A.产品或产品的最终用途
- B.市场上推广的新产品
- C.产品的最终用途和技术
- D.产品和技术的结合
- A.投资额小
- B.投资发挥的效用快
- C.年平均净收益额多
- D.回收速度快
- A.生产日期
- B.服役期
- C.技术寿命
- D.经济寿命
- A.策划
- B.解冻
- C.改革
- D.冻结
- A.国际标准
- B.合同标准
- C.企业标准
- D.经过备案的企业标准
- A.管理技术
- B.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 C.科学技术
- D.管理体系的实施
- 68
-
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的看关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对有关质量监督部门对其产品抽查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其上级部门申请复检,该申请须在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 )内提出。
- A.7日
- B.15日
- C.1个月
- D.3个月
- A.国际标准化组织
- B.国家标准化组织
- C.国际质量安全组织
- D.国家质量安全组织
- A.质量认证或合同拟定
- B.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 C.追求业绩的持续改进
- D.提高相关方满意度
- A.某研究所订制的5台光学仪器
- B.某建筑公司购买的2台吊车
- C.某钢厂购买的200万吨铁矿石
- D.某机关购买的10台电脑
- A.质量控制标准
- B.质量保证措施
- C.质量改进方案
- D.质量方针
- A.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工艺的难度
- B.产品质量特性对顾客满意的影响程度
- C.产品设计者的喜好
-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相关规定
- A.安全生产投入
- B.安全生产流程
- C.安全生产责任
- D.安全生产科技
- A.设施大量闲置
- B.设备无形磨损
- C.产品积压
- D.环境破坏
- A.环境
- B.设备
- C.原材料
- D.费用
- A.质量体系
- B.生产过程
- C.组织结构
- D.持续改进
- A.实施计划
- B.决策
- C.实施
- D.售后服务
- A.适时制(JIT)模式
- B.物料需求计划(MRP)模式
- C.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式
- D.存货
- A.撇脂价格策略
- B.快速渗透价格策略
- C.满意定价策略
- D.慢速渗透价格策略
- A.共同需求
- B.差异化需求
- C.共同供给
- D.差异化供给
- A.16
- B.18
- C.22
- D.20
- A.品牌名称
- B.促销方式
- C.市场试销
- D.运输方式
- A.电力
- B.城市供水
- C.服装
- D.医疗
- A.不规则需求
- B.潜在需求
- C.无需求
- D.负需求
- A.技术方法变革
- B.服务对象变革
- C.组织结构变革
- D.文化变革
- A.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 B.企业领导超越自我的需要
- C.企业组织本身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 D.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 A.同利型非正式组织
- B.联谊型非正式组织
- C.兴趣型非正式组织
- D.工会组织
- A.饶舌型
- B.集合型
- C.随机型
- D.单串型
- A.直线制
- B.职能制
- C.矩阵制
- D.直线职能制
- A.大规模型企业适宜采用分权型组织结构
- B.大规模型企业适宜采用集权型组织结构
- C.小规模型企业适宜采用分权型组织结构
- D.小规模型企业适宜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 A.决策影响面小
- B.企业部门多
- C.部门主管素质高
- D.技术简单
- A.命令关系
- B.合作关系
- C.协调关系
- D.互惠关系
- A.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 B.保证员工有工作干
- C.保证领导的权力需要
- D.保证企业的稳定
- A.受理、申请、审查、准许、公示
- B.申请、受理、审查、准许、公示
- C.申请、审查、受理、准许、公示
- D.申请、审查、受理、公示、准许
- A.企业名称
- B.经营场所
- C.经营范围
- D.隶属关系
- A.制定工作计划
- B.明确岗位责任
- C.明确领导关系
- D.提高员工素质
- A.基础标准
- B.方法标准
- C.安全标准
- D.产品标准
- A.推动市场竞争
- B.发挥规模效益
- C.有利社会监督
- D.节约交易费用
- A.全体股东出资额
- B.企业全部固定资产
- C.全部法人财产
- D.企业注册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