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预测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有(  )。

  • A.社会劳动者数量
  • B.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 C.商品的价格水平
  • D.商品的流通范围
  • E.货币的流通速度
2

垄断利润是(  )。

  • A.资本家采用新技术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 B.资本家改善劳动组织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 C.资本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 D.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 E.靠垄断地位获得的巨额利润
3

主要的人性假设理论有(  )假设。

  • A.“经济人”
  • B.“社会人”
  • C.“复杂人”
  • D.“功利人”
  • E.“自我实现人”
4

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特征包括(  )。

  • A.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
  • B.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 C.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 D.采取具有一定属性的自然形式
  • E.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5

下列环境因素中,属于企业宏观市场营销环境的有(  )。

  • A.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
  • B.消费者的消费结构
  • C.某供应商提供资源的价格
  • D.国家的政策法规
  • E.科技进步水平
6

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途径的有(  )。

  • A.生产企业提留生产发展基金
  • B.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
  • C.劳动者以其收入支付服务行业劳务费用
  • D.生产企业向国家纳税
  • E.国家调整部分产品价格
7

下列金融工具中,属于长期金融工具的有(  )。

  • A.股票
  • B.银行债券
  • C.公司债券
  • D.国库券
  • E.活期存款
8

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 B.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 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 E.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9

对产业进行分类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  )。

  • A.投资规模分类法
  • B.两大部类分类法
  • C.消费结构分类法
  • D.三次产业分类法
  • E.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10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有(  )。

  • A.资产总额均分为每股金额相等的股份
  • B.股东可以转让股票,也可以退股
  • C.股东人数只有上限,没有下限
  • D.需定期向社会公开其财务状况
  • E.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
11

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有( )。

  • A.劳动
  • B.科技
  • C.资本
  • D.经济制度
  • E.土地
12

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B.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 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 D.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也不会有价值
  • E.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能成为商品
13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
  • B.流通手段
  • C.支付手段
  • D.贮藏手段
  • E.世界货币
14

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  )。

  • A.社会保险
  • B.社会救助
  • C.社会福利
  • D.社会公正
  • E.社会优抚
16

大型组织一般采用(  )组织结构。

  • A.直线制
  • B.职能制
  • C.直线职能制
  • D.事业部制
  • E.模拟分权制
17

(  )和(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 A.解放生产力
  •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
  • C.按劳分配的实现
  • D.工人做了国家的主人
  • E.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被消除了
18

资本主义国有企业产生的途径有(  )。

  • A.“国有化”政策
  • B.直接投资兴建国有企业
  • C.收购私人垄断企业的一部分股份
  • D.吸收部分私人垄断资本投资
  • E.与私人垄断组织联合共同投资兴建企业
19

下列关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
  • B.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一定过渡到市场经济
  • C.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 E.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0

处于商品经济的有(  )。

  • A.原始社会
  • B.封建社会
  • C.奴隶社会
  • D.资本主义社会
  • E.社会主义社会
22

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B.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 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 D.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也不会有价值
  • E.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能成为商品
24

下列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 B.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 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 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 E.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5

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

  • A.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 B.商品流通的市场范围
  • C.商品的价格水平
  • D.货币流通速度
  • E.商品交易的难易程度
2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可以上诉的裁定包括(  )。

  • A.不予受理的裁定
  • B.对管辖权有异议的裁定
  • C.驳回起诉的裁定
  • D.第二审法院的裁定
  • E.驳回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的裁定
27

表现一个人生活方式的维度有(  )。

  • A.个性
  • B.日常活列
  • C.兴趣爱好
  • D.对周围事物的看法
  • E.社会阶层
28

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包括(  )。

  • A.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 B.扩大的价值形式
  • C.一般价值形式
  • D.货币价值形式
  • E.虚拟价值形式
29

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  )。

  • 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B.信息产生和传递
  • C.实现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
  • D.利益关系调整
  • E.集中配置社会资源
30

垄断组织主要通过垄断价格实现垄断利润,其来源主要有(  )。

  • A.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价值
  • B.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 C.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的价值
  • D.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
  • E.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剩余价值
31

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部分
  • B.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基础
  • C.经济增长并不构成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 D.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同一概念的两种表述
  • E.经济增长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
32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是(  )。

  • A.政治全球化
  • B.贸易全球化
  • C.生产全球化
  • D.制度全球化
  • E.金融全球化
33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  )。

  •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
  •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
  • C.垄断企业的经济活动不受政府的任何干预
  • D.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E.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34

下列市场经济组织中,应对自身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是(  )。

  • A.个体工商户
  • B.股份有限公司
  • C.个人独资企业
  • D.国有独资公司
  • E.合伙制企业
35

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

  • A.市场上的商品品种
  • B.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 C.商品的价格水平
  • D.货币流通速度
  • E.货币流通范围
36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  )所决定的。

  • A.劳动的二重性
  • B.劳动的差异性
  • C.生产和交换
  • D.生产和消费
37

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

  • A.社会文明水平
  • B.社会经济制度
  • C.市场发达程膨
  • D.科技发展水平
4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

  • A.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 B.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
  • C.社会政治变革的必然结果
  • D.社会基本矛盾尖锐的必然结果
42

产品线过度填充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主要风险是(  )。

  • A.生产能力过剩
  • B.产品组合的一致性降低
  • C.新推出的产品与原有产品“自相残杀”
  • D.竞争者乘虚而入
44

(  )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 B.生产力的发展
  • C.生产关系的变化
  • D.经济基础的变化
46

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以(  )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 A.税收课税对象
  • B.计税依据
  • C.税收管理权限
  • D.税负能否转嫁
47

现代企业制度以完善的(  )制度为基础。

  • A.企业法人制度
  • B.董事会制度
  • C.有限责任制度
  • D.无限责任制度
49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
  •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产生
  •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是建立无产阶段专政
  • D.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发展
50

(  )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 A.价值不同
  • B.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 C.价格波动
  • D.价值变化
51

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  )。

  • A.提高市场占有率
  • B.降低生产成本
  • C.获得规模经济
  • D.获取垄断利润
52

现代企业制度以(  )为特征。

  • A.公有制
  • B.私营企业
  • C.有限责任制度
  • D.无限责任制度
53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 A.经济发展
  • B.统筹兼顾
  • C.以人为本
  • D.全面可持续发展
54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 A.发展
  • B.以人为本
  • C.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D.统筹兼顾
56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的变化开始。

  • A.经济基础
  • B.上层建筑
  • C.生产力
  • D.生产关系
58

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权主要集中于(  )。

  • A.中央银行
  • B.贸易部门
  • C.财政部门
  • D.投资银行
61

目前,我国对外公布的年度财政收入中一般不包括(  )。

  • A.政府收费
  • B.专项收入
  • C.税收
  • D.政府债务收入
62

(  )是公司制的核心。

  • A.财产所有权
  • B.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C.管理权
  • D.法人财产权
66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决定的。

  • A.具体劳动时间
  • B.价值和使用价值
  • C.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8

将产业划分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依据是产业(  )。

  • A.规模
  • B.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
  • C.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D.内部组织结构
69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  )。

  • A.经济发展的目标形式
  • B.经济发展的决策方式;
  • C.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
  • D.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
70

关予仲裁庭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仲裁庭组成的原则是一案一组庭
  • B.仲裁庭的组成方式由当事人协商决定
  • C.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 D.合议仲裁庭设首席仲裁员,可由当事人共同选定
71

关于我国宪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宪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
  •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 C.制定其他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 D.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并监督宪法的实施
72

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

  • A.纳税人
  • B.税率
  • C.课税对象
  • D.纳税环节
73

在生产方式中,(  )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 A.生产关系
  • B.生产力
  • C.上层建筑
  • D.经济基础
74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  )所决定的。

  • A.劳动的差异性
  • B.劳动的二重性
  • C.生产和交换
  • D.生产和消费
75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是(  )。

  •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B.理顺收入分配制度
  •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D.保持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
7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其基本特征是(  )。

  • A.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
  • B.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
  • C.金融资本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资本
  • D.金融寡头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实际统治者
78

(  )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 A.生产力
  • B.生产关系
  • C.要素市场
  • D.商品市场
79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  )。

  • A.个别劳动时间
  • B.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 C.社会最低劳动时间
  •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2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实现垄断利润的主要方式是(  )。

  • A.制定垄断价格
  • B.垄断产品经销商
  • C.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 D.延长工人劳动时间
83

货币在商品赊销,预付贷款和清偿债务中执行着(  )的职能。

  • A.价值尺度
  • B.价值储藏
  • C.支付手段
  • D.流通手段
84

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8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中,各种生产要素应按(  )参与分配。

  • A.投入的实际数量
  • B.投入者的企业性质
  • C.在生产过程中的稀缺程度
  • D.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
87

关于商品价位和使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B.只要具有使用价值就能成为商品
  •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 D.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价值
88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在19世纪(  )发展到鼎盛时期。

  • A.19世纪20-30年代
  • B.19世纪30-40年代
  • C.19世纪40-50年代
  • D.19世纪50-60年代
90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积累基金的是(  )。

  • A.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 B.社会消费基金
  • C.国家管理基金
  • D.劳动报酬基金
92

(  )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 B.社会分工
  • C.生产资料私有制
  • D.市场经济
9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的情形是(  )。

  • A.申请人撤销执行申请的
  • B.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 C.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
  • D.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96

(  )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

  • A.经济制度
  •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生产关系
  • D.所有制形式
99

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100

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

  • A.使用价值
  • B.交换价值
  • C.价值
  • D.剩余价值
10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 A.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现代工商企业制度
  • D.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