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非竞争性
- B.非排他性
- C.半排他性
- D.竞争性
- E.帕累托最优
- A.房产税
- B.个人所得税
- C.车船税
- D.消费税
- E.城镇土地使用税
- A.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后作出的第一审判决
- B.第二审法院的判决
- C.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后作出的第一审判决
- D.第二审法院发回重审后的判决
- E.按照第一审程序对案件再审作出的判决
- A.不适用调解原则
- B.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 C.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 D.人民检察院特定监督原则
- E.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 A.债券
- B.股票
- C.国库券
- D.现金
- E.银行存款
- 6
-
垄断利润是()。
- A.资本家采用新技术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 B.资本家改善劳动组织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 C.资本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 D.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 E.靠垄断地位获得的巨额利润
- A.安排财政支出职能
- B.收入分配职能
- C.稳定币值职能
- D.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 E.资源配置职能
- A.自由竞争
- B.自由经营
- C.国家干预经济
- D.国家不干预经济
- E.经济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
- A.商品销售量指数为110%
- B.商品销售额指数为121%
- C.由于价格上涨使得总销售额增加了10万元
- D.由于销售量上升使得总销售额增加了11万元
- E.销售量增加10%
- A.国防
- B.苹果
- C.洗牙
- D.电动车
- E.公共图书馆
- 11
-
行政复议制度有()。
- A.一级复议制度
- B.书面复议制度
- C.调解制度
- D.停止执行制度
- E.申请人承担举证责任制度
- A.警告
- B.罚款
- C.没收违法所得
- D.责令停产停业
- E.通报批评
- 13
-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 B.流通手段
- C.贮藏手段
- D.支付手段
- E.世界货币
- A.企业法人财产权是指依法对企业实际拥有财产的直接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 B.企业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基础
- C.企业法人财产权是法人存在的基础
- D.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 E.企业法人财产权改变了企业财产的归属
- A.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B.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 C.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
- D.市场经济是相对计划经济而言的
- E.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A.累积频率
- B.比例
- C.百分比
- D.比率
- E.累积频数
- 17
-
统计一词的含义有()。
- A.统计工作
- B.统计数据
- C.统计调查
- D.统计学
- E.统计监督
- A.财政拨款收入
- B.事业收入
- C.事业单位经营收入
- D.预算外资金
- E.政府性基金
- A.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B.法主要依靠公民的自觉遵守
- C.法具有普遍性,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 D.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 E.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
- A.互换交易
- B.期权交易
- C.现货交易
- D.期货交易
- A.我国是人口大国,政府用于发展义务教育的支出需求非常大
- B.随着收人水平的提高,居民在住房、汽车方面的需求持续旺盛
- C.政府要偿还过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支付而未支付的历史欠账
- D.居民拥有财富的增多,使政府举借债务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成为可能
- E.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大.政府承担缩小发展差距的任务重
- A.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构和其他机构
- B.仲裁庭的组成不受双方当事人意志的影响
- C.仲裁机构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 D.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 A.都适用于分类数据
- B.都适用于顺序数据
- C.都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 D.都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 A.国家政权
- B.垄断利润
- C.垄断价格
- D.垄断地位
- A.上层建筑
- B.社会制度
- C.经济基础
- D.意识形态
- A.生产过程的复杂性
- B.劳动的二重性
- C.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
- D.交易的不同方式
- A.法
- B.法律规则
- C.法律条文
- D.法的解释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B.科学技术进步
- C.国家政权更迭
- D.人们意识形态改变
- A.公有制
- B.私营企业
- C.有限责任制度
- D.无限责任制度
-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 B.社会生产的系统化和网络化
- C.政府减少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
- D.要素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 31
-
生产的最基本要素是()。
- A.劳动对象
- B.人的劳动
- C.生产关系
- D.劳动资料
- A.59.2%
- B.15.6%
- C.115.6%
- D.159.2%
- A.4%,6%
- B.13%,4%
- C.17%,6%
- D.17%,13%
- A.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但应将上年账户的余额反向结平才能结转下年
- B.应编制记账凭证.并将上年账户的余额反向结平
- C.不需编制记账凭证,也不需将上年账户的余额结平,直接注明“结转下年”即可
- D.应编制记账凭证予以结转,但不需要将上年账户的余额反向结平
- A.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指标
- B.根的相抛标
- C.财政支出幅度
- D.财政支出范围
- A.货币发行
- B.金融中介
- C.金融市场
- D.金融工具
- A.即期外汇
- B.远期外汇
- C.狭义外汇
- D.广义外汇
- A.建立生产组织
- B.确立分配关系
- C.进行商品交换
- D.物质资料生产
- A.支票
- B.商业汇票
- C.银行汇票
- D.本票
- 40
-
典型的代用货币是()。
- A.辅币
- B.银行存款
- C.银行券
- D.现金
- 41
-
商品是()。
- A.供别人和社会使用的劳动产品
- B.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 C.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 D.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 A.国民生产总值
- B.国内生产总值
- C.财政收入
- D.利润
- A.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
- B.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 C.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 D.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
- A.条形图
- B.直方图
- C.累积分布图
- D.茎叶图
- A.拉开收入差距
- B.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 C.适应多元所有制结构的要求
- D.满足不同阶层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
- A.定比尺度
- B.定距尺度
- C.定序尺度
- D.定类尺度
- A.财政支出
- B.财政支出规模
- C.财政购买性支出
- D.财政转移性支出
- A.财政支出结构
- B.财政支出规模
- C.财政购买性支出
- D.财政转移性支出
- A.是以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 B.是以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
- C.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 D.具有法律效力的合法行为
- A.委任性规则
- B.准用性规则
- C.授权性规则
- D.强行性规则
- A.生产力
- B.社会意识形态
- C.上层建筑
- D.经济基础
- A.价值尺度
- B.贮藏手段
- C.流通手段
- D.支付手段
- A.价值尺度
- B.流通手段
- C.支付手段
- D.世界货币
- A.16%
- B.7%
- C.2%
- 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