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全国人大常委会
- B.国务院
- C.甘肃省人民政府
- D.商务部
- E.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
- A.申请人必须是享有申请权的票据持有人
- B.申请公示催告必须具有明确、合法的申请形式和理由
- C.申请公示催告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
- D.申请公示催告可以向任何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 E.申请人可以是票据持有人的利害关系人
- A.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 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 C.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
- D.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 E.不满十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
- A.确定性规则
- B.委任性规则
- C.强行性规则
- D.任意性规则
- E.准用性规则
-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 B.宪法、民法、刑法、诉讼程序法、行政法
- C.婚姻法、仲裁法、律师法、资源环境保护法
- D.经济法、商法、行政法、诉讼程序法
- E.宪法、法理、法制史、经济法
- A.内容完整
- B.不得漏报
- C.任意取舍
- D.数字真实
- E.计算准确
- A.企业股份制改造前
- B.出纳人员调离工作时
- C.开展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等专项经济活动前
- D.年终决算之前
- E.单位发生意外损失和非常灾害时
- A.资产负债表
- B.利润表
- C.现金流量表
- D.会计报表附注
- E.财务情况说明书
- 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 B.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 C.资本的增减
- D.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 E.购销合同的签订
- A.阿拉伯金额数字前面应当书写货币币种符号
- B.币种符号与阿拉伯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 C.“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应留有空白
- D.大写金额有分的,分字后面要写“整”或“正”字
- E.大写金额用汉字一律用正楷或行书书写
- A.均值
- B.几何平均数
- C.众数
- D.中位数
- E.算术平均数
- A.方差
- B.极差
- C.离散系数
- D.中位数
- E.标准差
- A.变量离散的情况
- B.变量值较少的情况
- C.连续变量的情况
- D.变量值较多的情况
- E.无分类数据的情况
- A.加
- B.减
- C.乘
- D.除
- E.比率计算
- A.统一的表式
- B.统一的指标
- C.统一的报送时间
- D.统一的上报部门
- E.统一的报送程序
- A.美元
- B.欧元
- C.卢布
- D.英镑
- E.人民币
- A.商业企业对客户赊销商品
- B.信用合作社对农户发放贷款
- C.企业发行债券
- D.银行对居民发放购房贷款
- E.股份公司发行股票
- A.聚敛功能
- B.调节功能
- C.配置功能
- D.反映功能
- E.发展功能
- A.人民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
- B.人民币是我国(内地)唯一的合法通货
- C.人民币出入境不受限制
- D.国家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 E.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名称为“角”和“分”
- A.完整性
- B.专用性
- C.公开性
- D.真实性
- E.灵活性
- A.房产税
- B.消费税
- C.车船税
- D.企业所得税
- E.城镇土地使用税
- 22
-
税收的基本特征有( )。
- A.自愿性
- B.强制性
- C.无偿性
- D.有偿性
- E.固定性
- A.国债总额
- B.国债依存度
- C.国债负担率
- D.人均国债额
- E.国债偿债率
- A.贸易全球化
- B.生产全球化
- C.金融全球化
- D.消费全球化
- E.结构全球化
- A.财政支出结构
- B.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 C.财政支出规模
- D.财政支出考评结果
- E.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
- A.资产总额均分为每股金额相等的股份
- B.股东可以转让股票,也可以退股
- C.股东人数只有上限,没有下限
- D.需定期向社会公开其财务状况
- E.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
- A.采掘工业
- B.建筑业
- C.房地产业
- D.交通运输业
- E.邮电通讯业
- A.发行国债
- B.调控利率
- C.财政补贴
- D.干预汇率
- E.转移支付
- A.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 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 C.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 D.各种经济成分齐头并进
- E.大力引进外资
- A.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 B.没有改变资本剥削的实质
-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D.工人阶级受雇佣的阶级地位并没有改变
- E.实行社会福利等措施使工人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 A.价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B.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C.商品交换的比例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
- D.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 E.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
- A.社会劳动者数量
- B.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 C.商品的价格水平
- D.商品的流通范围
- E.货币的流通速度
-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 B.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 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可推动生产力发展
- E.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阻碍生产力发展
- A.基层人民法院所做的一审判决案件
- B.适用督促程序审理的案件
- C.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一审判决案件
- D.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
- A.民主集中制
- B.首长负责制
- C.少数服从多数
- D.合议制
- A.违约金与定金
- B.损害赔偿与合同解除
- C.损害赔偿与继续履行
- D.违约金与继续履行
- A.递交起诉状时
- B.提交答辩状期间
- C.法院开庭审理期间
- D.判决宣告之前
- A.诚实信用原则
- B.平等、自愿原则
- C.公序良俗原则
-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A.代理人应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 B.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 C.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 D.被代理人对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 A.行政赔偿中的侵权行为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 B.行政赔偿责任由违法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承担
- C.行政赔偿责任是由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上的违法行为所致
- D.行政赔偿的请求人是其合法权益受到侵权行为损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 A.工商管理局责令违法经营户停产停业
- B.税务机关对欠缴税的工商户进行罚款
- C.公安机关对打架斗殴者采取15天的拘留措施
- D.矿山企业对罢工的职工宣布开除工职,并且罚款若干
- A.享有国家行政权力
- B.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 C.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 D.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
- A.单步式
- B.多步式
- C.报告式
- D.账户式
- A.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 B.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 C.法是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
- D.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
- A.一元一层次
- B.多元一层次
- C.一元多层次
- D.多元多层次
- A.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录凭证没有错误
- B.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 C.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
- D.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 A.资产=收入+利润+负债
- B.资产=费用+收入
-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D.资产=利润+所有者权益
- A.2200元;1 200元
- B.5200元;2200元
- C.7200元;1 200元
- D.8200元;2200元
- A.限额领料单
- B.成本计算单
- C.差旅费报销单
- D.职工出差的飞机票
- A.活页账
- B.订本账
- C.卡片账
- D.序时账簿
- A.人民币
- B.货币
- C.实物
- D.外币
- A.288
- B.588
- C.540
- D.252
- A.重要性
- B.可比性
- C.清晰性
- D.谨慎性
- A.监督职能
- B.核算职能
- C.决策职能
- D.评价职能
- A.36
- B.38.8
- C.42
- D.60
- A.1450
- B.1250
- C.1100
- D.1400
- A.比例
- B.百分数
- C.千分数
- D.比率
- A.“60~70”
- B.“70~80”
- C.“80~90”
- D.“90~100”
- A.精度
- B.准确性
- C.关联性
- D.一致性
- A.经济普查
- B.农产量抽样调查
- C.《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 D.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统计报表
- A.被调查者有意虚报
- B.数据汇总错误
- C.填报错误
- D.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 A.抽样调查
- B.典型调查
- C.普查
- D.重点调查
- A.类别
- B.顺序
- C.数值
- D.属性
- A.总量指标
- B.相对指标
- C.平均指标
- D.时点指标
- A.直接报价法
- B.间接报价法
- C.美元报价制
- D.双向报价制
- A.贸易差额
- B.经常差额
- C.基本差额
- D.综合差额
- A.定比尺度
- B.定类尺度
- C.定序尺度
- D.定距尺度
- A.28.
- B.17
- C.12
- D.12.17
- A.资金供求关系
- B.通货膨胀水平
- C.平均利润率
- D.国际市场利率水平
- A.商业银行
- B.财务公司
- C.分支机构
- D.投资银行
- A.现货
- B.期货
- C.初级
- D.资本
- A.信用中介
- B.信用创造
- C.化货币为资本
- D.支付中介
- A.国家信用
- B.间接信用
- C.商业信用
- D.消费信用
- A.金本位制
- B.银本位制
- C.金银复本位制
- D.虚金本位制
- A.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
- B.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 C.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
- D.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
- A.代用货币
- B.银行券
- C.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 D.可兑现的信用货币
- A.起征点
- B.扣减税
- C.纳税环节
- D.免征额
- 78
-
某外贸进出口公司10月进口100辆某型号小轿车,每辆车关税完税价格为人民币14.3 万元,缴纳关税4.1万元。已知该型号小轿车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9%。该批进口小轿车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为( )万元。
- A.118.07
- B.181.98
- C.165.60
- D.180.50
- A.财政部
- B.国家税务总局
- C.中国人民银行
- D.中国工商银行
- A.固定性
- B.强制性
- C.自愿性
- D.无偿性
- A.名义税率
- B.实际税率
- C.零税率
- D.边际税率
- A.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
- B.财政支出结构
- C.财政支出范围
- D.财政支出规模
- A.购买性支出
- B.转移性支出
- C.补偿性支出
- D.积累性支出
- A.税收
- B.国有资产收益
- C.政府收费
- D.专项收入
- A.自愿融资
- B.政府融资
- C.联合融资
- D.私人融资
- A.满足政府执行职能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
- B.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
- C.市场失灵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领域
- D.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 B.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C.跨国公司
- D.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
- A.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动
- B.经济规则制度的趋同、认同过程
- C.经济殖民主义
- D.经济发达国家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
- A.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B.以人为本
- C.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 D.统筹兼顾
- A.抑制社会总供给
- B.缩小贸易顺差
- C.抑制社会总需求
- D.刺激社会总需求
- A.国家预算
- B.税收
- C.国债
- D.转移支出
- A.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 B.社会消费基金
- C.国家管理基金
- D.劳动报酬基金
- A.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 B.审议和批准公司的预算、决算、收益分配
- C.任免公司总经理
- D.日常经营管理
- A.金融市场
- B.技术市场
- C.劳动力市场
- D.信息市场
- A.财产归属权
- B.财产运营权
- C.出资者的决策权
- D.出资者的受益权
- A.拉开收入差距
- B.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 C.适应多元所有制结构的要求
- D.满足不同阶层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
- A.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
- B.生产资料公有制
- C.多元所有制结构
- D.市场经济
- A.参与制
- B.代理制
- C.委托制
- D.国有化
- A.消费
- B.交换
- C.生产
- D.分配
- 100
-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
- B.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 C.流动手段和世界货币
-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 A.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 B.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 C.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商品的价值量、供求关系和货币价值等
- 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两者兼得
- A.信息传递
- B.社会评价
- C.利益调整
- D.资源配置
- A.劳动资料
- B.劳动对象
- C.人的劳动
- D.劳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