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  )。

  • A.企业利润
  • B.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 C.产品价值的实现
  • D.社会利益
  • E.职工个人利益
2

按照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把我国的全部税种划分为(  )。

  • A.商品课税
  • B.所得课税
  • C.财产课税
  • D.资源税与农业税
  • E.增值税
3

主要的权变领导理论是(  )。

  •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模型
  • B.菲特勒的权变模型
  • C.途径一目标理论
  • D.成就导向型模型
  • E.指示型领导模式
4

根据《合同法》规定,导致要约失效的情形有(  )。

  • A.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 B.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 C.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 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的变更
5

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是( )。

  • A.金融资产多样化是金融市场存在的前提
  • B.国民储备基础是金融市场的一个基础
  • C.商品、技术、劳动力等市场基本形成,整个市场体系趋于完备
  • D.金融事业发达,金融机构齐备,信用、利率等金融机制具有相当的弹性
  • E.金融工具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卖为现金而不至于亏损的能力
7

根据《合同法》规定,订立合同要经过(  )等阶段。

  • A.要约
  • B.当面谈判
  • C.承诺
  • D.要约邀请
  • E.通知
8

经营者应负行政责任的有(  )。

  • A.经营者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从而侵犯消 费者的人格尊严或人身自由的
  • B.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
  • C.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 D.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 E.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失效、变质的商品等
9

在市场营销计划的背景或现状部分里要提供(  )以及现实环境有关的背景资料。

  • A.市场形势
  • B.生产进度
  • C.竞争形势
  • D.产品情况
  • E.分销情况
10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

  • A.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需要
  • B.介于社会公共需要和个别需要之间的需要’
  • C.建设大型公共设施及公共产业的需要
  • 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E.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11

从长期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应包括(  )。

  • A.资源状况
  • B.生态环境
  • C.生活方式
  • D.环境保护
  • E.消费结构
12

我国税款的征收采取的最通常的方式是(  )。

  • A.纳税人自行纳税
  • B.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
  • C.银行自动按期拨款
  • D.税务机关强制执行
  • E.税务机关上门收取
13

非结构性计划任务的主要表现有(  )。

  • A.工作计划
  • B.项目计划
  • C.预算
  • D.战略计划
  • E.中长期计划
14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最终用途,可将其分为(  )。

  • A.企业基金
  • B.积累基金
  • C.固定基金
  • D.消费基金
  • E.流动基金
16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体包括(  )。

  • A.放开了对外币利率的管理
  • B.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
  • C.人民币存款利率自由浮动
  • D.不断简化存贷款利率管理
  • E.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
17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  )。

  • A.计划职能
  • B.决策职能
  • C.组织职能
  • D.领导职能
  • E.控制职能
18

合同当事人的种类有(  )。

  • A.自然人
  • B.法人
  • C.依法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
  • D.政府部门
  • E.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9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

  • A.经营者应当依法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原则
  • B.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开、诚实信用的原则
  • C.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原则
  • D.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的原则
  • E.经营者的利润必须在20%~30%之间
20

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是通过(  )的组织机构来进行的。

  • A.股东大会
  • B.董事会
  • C.监事会
  • D.经理层
  • E.工会
21

营销管理的过程,一般包括(  )等步骤。

  • A.营销分析
  • B.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 C.制定营销计划
  • D.计划实施
  • E.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
22

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有(  )。

  • A.原告是与案件有直接或者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
  • B.被告明确
  • C.属于人民法院收案范围
  • D.属于专属管辖
  • E.在诉讼时效内进行
23

企业的定价策略包括(  )等决策内容。

  • A.影响定价的各种因素
  • B.品牌价值
  • C.销售计划
  • D.常用的定价方法
  • E.价格管理和调整的策略
24

金属货币制度下,当流通中货币量大于货币需要量时,会出现(  )。

  • A.物价上涨
  • B.货币贬值
  • C.部分货币退出流通
  • D.物价居高不下
  • E.物价最终会由于流通中货币数量减少而下降
25

属于管理活动一般环境的是(  )。

  • A.政治与法律
  • B.经济
  • C.社会文化
  • D.政府有关部门
  • E.相关协会团体
26

1996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外汇包括(  )。

  • A.外国货币
  • B.外币支付凭证
  • C.外币有价证券
  • D.特别提款权
  • E.其他资产
27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 )。

  • A.公开市场业务
  • B.税收
  • C.调整利率
  • D.国债
  • E.财政补贴
28

人际关系理论提出的重要概念有(  )。

  • A.非正式组织
  • B.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 C.组织效率
  • D.组织效果
  • E.社会人
29

下列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  )。

  • A.农民购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性消费活动
  • B.某公司购买办公设备
  • C.为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
  • D.消费者接受服务
  • E.股份转让
30

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是(  )。

  • A.实现经济核算的工具
  • B.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工具
  • C.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
  • D.反映并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的工具
  • E.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31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属于法定的要式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 A.非自然人之间的贷款合同
  • B.技术转让合同
  • C.建设工程合同
  • D.融资租赁合同
  • E.买卖合同
32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  )。

  • A.转让无形资产
  • B.销售不动产
  • C.交通运输业
  • D.加工修理劳务
  • E.邮电通信业
33

市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对市场主体的管理
  • B.对市场客体的管理
  • C.对市场经营活动和竞争方式的管理
  • D.对价格的管理和监督
  • E.对资源配置手段的管理
34

下列关于相关商品价格对市场需求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

  • A.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和某种商品的需求变动呈正向关系
  • B.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和某种商品的需求变动呈反向关系
  • C.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和某种商品的需求变动呈正向关系
  • D.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和某种商品的需求变动呈反向关系
  • E.牛肉的价格上升,鸡肉的需求就会增加
35

控制工作的过程一般包括(  )。

  • A.调查情况
  • B.建立标准
  • C.衡量绩效
  • D.纠正偏差
  • E.总结经验
38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  )人民法院管辖。

  • A.被告住所地
  • B.原告住所地
  • C.被告经常居住地
  • D.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
39

重大涉外案件的第一审应由(  )管辖。

  • A.中级人民法院
  • B.高级人民法院
  • C.最高级人民法院
  • D.A和B均可
40

商标权最基本的核心权利是(  )。

  • A.专有使用权
  • B.禁用权
  • C.续展权
  • D.转让权
41

下列关于代理的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代理权限内,代理人应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 B.在代理权限内,代理人应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 C.代理关系主体包括代理人、被代理人和相对人
  • D.被代理人对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43

开展控制工作的前提是(  )。

  • A.衡量绩效
  • B.选定领导人
  • C.建立标准
  • D.建立组织
48

根据人类行为模式,人的行为产生于(  )。

  • A.欲望
  • B.需要
  • C.目标
  • D.动机
49

领导者与下级一起共同做出决策,对下级充分信任,与下级有良好的沟通,这属于(  )。

  • A.专制式集权领导
  • B.开明式集权领导
  • C.协商式民主领导
  • D.参与式民主领导
50

组织规模越(  ),管理人员素质越(  ),环境越(  ),越倾向于集权。

  • A.小,高,困难
  • B.小,低,困难
  • C.大,低,困难
  • D.大,高,顺利
51

决定模拟分权制成败的关键之一是(  )。

  • A.事业部的划分
  • B.模拟的精确性
  • C.生产阶段的划分
  • D.企业内部价格
52

目标管理是按照(  )评价组织成员,使其努力完成成果。

  • A.实际工作成果
  • B.工作效率
  • C.工作量
  • D.小组平均工作量
54

管理的组织职能的任务是(  )。

  • A.提高组织的效率
  • B.使计划方案落实于实际工作
  • C.使组织成员产生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 D.保证组织的各项工作按照计划的要求进行
56

制订计划的前提是( )。

  • A.分析组织当前状况
  • B.确定组织目标
  • C.拟定可选方案
  • D.确定领导者
57

组织是一个(  )系统。

  • A.开放
  • B.封闭
  • C.半开放
  • D.半封闭
58

服务营销战略的核心是要(  )。

  • A.始终关注顾客
  • B.密切关注市场
  • C.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 D.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59

产品线策略的主要内容是(  )决策。

  • A.产品的质量
  • B.生产规模
  • C.产品线的长度
  • D.利润目标
60

决定企业能在多大领域内加强竞争地位和获得声誉的是(  )。

  • A.产品组合的宽度
  • B.产品组合的长度
  • C.产品的深度
  • D.产品组合一致性的高低
61

市场细分的前提是( )。

  • A.需求的异质性
  • B.竞争激烈
  • C.企业面对卖方市场
  • D.产品的同质性
62

在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的因素中,(  )很久以来一直是细分消费者市场的重要指标。

  • A.地理区域因素
  • B.人口统计因素
  • C.消费心理因素
  • D.消费者行为因素
64

从个人收入中扣除税收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付后所剩余的实际收入称为(  )。

  • A.剩余收入
  • B.名义收入
  • C.可支配收入
  • D.可任意支配收入
65

关系营销在(  )表现得最为突出。

  • A.消费品行业
  • B.金融保险行业
  • C.工业品和服务行业
  • D.建筑行业
66

顾客对某项产品所感知到的效用或利益与其期望值相比较的结果称为(  )。

  • A.顾客满意度
  • B.顾客认知度
  • C.顾客受益度
  • D.顾客期望度
67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视角是站在(  )一方的。

  • A.消费者
  • B.销售
  • C.政府
  • D.企业
68

如果货币的期汇比现汇贵,则称该外汇(  )。

  • A.近期升水
  • B.近期贴水
  • C.远期升水
  • D.远期贴水
70

衍生金融工具是通过某种交易方式,从普通金融工具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其自身价值决定于其所( )。

  • A.派生的普通金融工具的价值
  • B.代表的基础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化
  • C.代表的普通金融工具的价值升值
  • D.派生的普通金融工具的价值贬值
71

金融工具的票面收益与该金融工具购买时的市价的比率称为(  )。

  • A.名义收益率
  • B.当期收益率
  • C.实际收益率
  • D.平均收益率
72

一般来说,银行的现钞卖出价(  )外汇卖出价。

  • A.高于
  • B.低于
  • C.等于
  • D.不确定
73

复利公式P=P0(1+i)t中的i为(  )。

  • A.利率
  • B.本金
  • C.本利和
  • D.期限
74

政策性银行的业务一般由(  )。

  • A.商业银行代
  • B.财务公司实施
  • C.分支机构实施
  • D.投资银行代理
75

信用关系是在(  )关系基础上产生的。

  • A.商品经济
  • B.商品货币
  • C.市场经济
  • D.市场货币
77

(  )是货币与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

  • A.国家
  • B.商品经济
  • C.私有制
  • D.公有制
78

在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拥有信用创造货币功能的是(  )。

  • A.政策性银行
  • B.商业银行
  • C.中央银行
  • D.财政部门
79

纸币本位制使用的是以(  )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

  • A.购买力平价
  • B.利率平价
  • C.铸币平价
  • D.黄金输送点
80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于(  )。

  • A.银元本位制
  • B.银两本位制
  • C.平行本位制
  • D.双本位制
81

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  )开始的。

  • A.金银流通
  • B.国家统一铸造货币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交换的出现
83

我国地方预算是指( )。

  • A.省级政府预算
  • B.省以下各级政府预算
  • C.市级政府预算
  • D.市以下各级政府预算
84

预算周期通常为(  )。

  • A.一个月
  • B.一个季度
  • C.半年
  • D.一年
85

定额税率一般适用于对(  )的征税。

  • A.从价征收的税种
  • B.流转税
  • C.从量征收的税种
  • D.所得税
86

我国的消费税从(  )年开始正式施行。

  • A.1984
  • B.1990
  • C.1994
  • D.1997
87

税收的基本特征中不包括(  )。

  • A.强制性
  • B.无偿性
  • C.周期性
  • D.固定性
88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凭借的是(  )。

  • A.财产权力
  • B.政治权力
  • C.立法权力
  • D.监督权力
89

政府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这体现了公共财政的(  )特性。

  • A.非营利性
  • B.提供公平服务
  • C.法制性
  • D.弥补市场失效
90

国家财政通过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称为(  )。

  • A.专项收入
  • B.专用基金收入
  • C.规费收入
  • D.政府债务收入
91

国债依存度是表示国债发行规模与(  )的比率关系。

  • A.上年财政收入
  • B.上年财政支出
  • C.当年财政收入
  • D.当年财政支出
92

间接调控是国家用经济手段通过(  )来实现的宏观调控。

  • A.市场机制
  • B.价格机制
  • C.财政政策
  • D.调整经济结构
93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

  • A.控制财政支出
  • B.协调各部分间财政分配的矛盾
  • C.不断扩大政府收入的规模
  • D.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94

产权清晰指的是(  )。

  • A.财产归属权与运营权的统一
  • B.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清晰
  • C.法人财产权,改变财产的归属
  • D.财产的私有化
95

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以及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的是(  )。

  • A.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 B.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 C.粗放经营
  • D.现代经营生产
96

市场中介组织在为市场主体及其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  )。

  • A.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 B.对价格进行管理和监督
  • C.对市场秩序进行管
  • D.协助政府对市场进行非行政性管理
97

在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目的包括(  )。

  • A.确保企业所有者能够获取利润
  • B.有利于政府对企业的监管
  • C.简化企业注册登记程序
  • D.使法人企业具备存在的基础
98

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 A.副业
  • B.商业
  • C.自来水
  • D.公用事业
99

(  )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

  • A.经理层
  • B.董事会
  • C.股东大会
  • D.监事会
100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首先是要扩大和完善(  )。

  • A.要素市场
  • B.商品市场
  • C.金融市场
  • D.劳动力市场
101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  )。

  • A.实现商品交换
  • B.使资本不断增值
  • C.实现剩余价值
  • D.生产剩余价值
102

按劳分配的内在要求是( )。

  • A.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
  •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 D.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平
103

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  )。

  • A.具体劳动的量
  • B.一般人类劳动的量
  • C.抽象劳动的量
  • D.社会必要劳动量
104

经济体制的基本功能是(  )。

  • A.全面指导经济活动
  • B.完善国家的体系
  • C.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 D.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不同的生产和服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