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产品价格
- B.产品产量
- C.生产经营的连续性
- D.供应商的数量
- E.向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 A.经常预算
- B.资本预算
- C.基金预算
- D.零基预算
- E.基数预算
- A.人口统计变量比较稳定
- B.获得人口统计资料比较容易
- C.人口统计因素与消费者行为有十分最著的因果关系
- D.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 E.在市场细分中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 B.家庭规模
- C.妇女受教育水平
- D.风俗习惯
- E.年龄结构
- A.专制式
- B.放任式
- C.协商式
- D.参与式
- E.开明式
- A.某超市向某人提供额度为2000元的赊销业务
- B.某企业向某超市提供额度为200万元的赊销业务
- C.某建材商允许某人对其所购置的装修材料以分期付款方式在两年内还清
- D.某银行向某人提供1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贷款
- E.某银行向某企业提供1O00万元的贷款
- A.金融市场规模
- B.利率市场化程度
- C.偿还期限的影响
- D.交易成本
- E.债务人信誉程度
- A.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 B.法系是法律体系的简称
- C.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
- D.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最高的地位
- E.宪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
- A.货币发行分散化
- B.黄金非货币化
- C.货币需求刚性化
- D.货币供给信用化
- E.货币形式多样化
- A.集体所有制企业
- B.混合所有制企业
- C.股份有限公司
- D.有限责任公司
- E.国有独资公司
- A.依法成立
- B.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 C.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E.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 A.税收优惠
- B.实行部门预算
- C.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 D.财政贴息
- E.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 A.期望收益法
- B.案例法
- C.德尔菲法
- D.电子会议法
- E.头脑风暴法
- A.完整性
- B.效益性
- C.统一性
- D.年度性
- E.公开性
- A.黄金
- B.白银
- C.银行券
- D.现金
- E.银行存款
- 16
-
决策的特点包括( )。
- A.可行性
- B.选择性
- C.固定性
- D.目的性
- E.满意性
- A.产品的质量
- B.顾客购买的动机
- C.产品的功能
- D.产品的品牌
- E.产品的款式
- A.财产损害
- B.人身损害
- C.精神损害
- D.因不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
- E.因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
- A.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 B.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C.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力水平
- D.货币采取了具有一定属性的自然形式
- E.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 A.人与自然
- B.社会发展
- C.人类长期利益
- D.环境保护
- E.商业道德
- A.亲权
- B.健康权
- C.亲属权
- D.配偶权
- E.姓名权
- 2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市场经济阶段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 B.资本家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
- C.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代替了分散的个体劳动
- D.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也变成了商品
- E.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范围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服务领域
- A.资源配置职能
- B.收入分配职能
- C.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 D.综合平衡职能
- E.货币发行职能
- A.市场性
- B.竞争性
- C.规范性
- D.统一性
- E.开放性
- A.生产效率低下
- B.生产成本高昂
- C.产品品种单调
- D.产品质量差
- E.产品积压严重
- A.利润
- B.利息
- C.津贴
- D.奖金
- E.租金
- 27
-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 )。
- A.强制性
- B.无偿性
- C.自觉性
- D.稳定性
- E.固定性
- A.投资
- B.消费
- C.分配
- D.储蓄
- E.生产
- A.取证
- B.和解
- C.判决
- D.审理
- E.执行
- A.弥补市场失效
- B.优化资源配置
- C.提供公平服务
- D.非营利性
- E.法治性
- A.借款者多而放款者少、货币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
- B.借款者多而放款者多、货币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
- C.放款者多而借款者少、货币资金供过于求时,利率下降
- D.放款者多而借款者多、货币资金供过于求时,利率下降
- E.放款者多而借款者少、货币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下降
- A.观念层
- B.制度层
- C.行为层
- D.物质层
- E.思想层
- A.组织的技术状况
- B.组织的主导观念
- C.组织结构因素
- D.重大政治事件
- E.新的文化观念
- A.全民所有制
- B.集体所有制
- C.混合所有制
- D.个体私有制
- E.外资经济
- 35
-
(2010年)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是( )。 - A.直接标价法
- B.间接标价法
- C.交叉汇率法
- D.美元标价法</TD></TR><TR><TD class=paddingL25></TD></TR></TBODY></TABLE>
- 36
-
个性的特征包括( )。
- A.发展性
- B.独特性
- C.稳定性
- D.民族性
- E.可塑性
- A.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必然结果
- B.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 C.是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必然结果
- D.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必然结果
- A.商业银行
- B.投资银行
- C.政策性银行
- D.中央银行
- A.增大管理跨度、增多管理层次
- B.缩小管理跨度、增多管理层次
- C.增大管理跨度、减少管理层次
- D.缩小管理跨度、减少管理层次
-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A.美国
- B.英国
- C.中国
- D.德国
- A.效率
- B.效果
- C.效用
- D.效能
- A.俱乐部式管理
- B.贫乏式管理
- C.中间式管理
- D.任务式管理
- A.他人的态度
- B.购买风险
- C.意外的出现
- D.自己的态度
- A.1—1型
- B.1—9型
- C.9—1型
- D.9—9型
- A.农业
- B.工业
- C.交通运输业
- D.商业服务业
- A.文化因素
- B.社会因素
- C.个人及其心理特征
- D.政治法律环境
- A.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B.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C.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D.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A.中央银行的负债
- B.中央银行的资产
- C.商业银行的负债
- D.商业银行的资产
- A.金融寡头
- B.垄断组织
- C.垄断同盟
- D.财团
- A.消费者市场
- B.产业市场
- C.中间商市场
- D.政府/机构市场
-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 B.银行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形成了金融寡头
- C.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D.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 A.生产工具
- B.劳动者技能
- C.生产资料所有制
- D.资源配置方式
- A.消费品市场
- B.生产资料市场
- C.劳动力市场
- D.资本市场
- A.营利性
- B.流动性
- C.安全性
- D.风险性
- A.生产
- B.分配
- C.交换
- D.消费
- A.人数
- B.地区
- C.过程
- D.职能
- A.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
- B.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 C.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 D.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
- A.目标统一
- B.政策协调
- C.功能互补
- D.适时适度
- A.差异定价法
- B.折扣定价法
- C.竞争导向定价法
- D.产品组合定价法
- A.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类
- B.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类
- C.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类
- D.按预算管理层级分类
- A.银币本位制
- B.银两本位制
- C.平行本位制
- D.双本位制
- A.“收入型”
- B.“生产型”
- C.“消费型”
- D.“财产型”
- A.合同法
- B.海商法
- C.公司法
- D.票据法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 B.社会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两种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
-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
- A.管理组织
- B.收入分配
- C.资本组织
- D.利益协调
- A.经常差额
- B.资本差额
- C.基本差额
- D.综合差额
- A.工业
- B.农业和工业
- C.农业
- D.服务业
- A.流转税
- B.所得税
- C.财产税
- D.关税
- A.顾客的需要及其变化趋势
- B.竞争者的策略
- C.公众的舆论
- D.品牌的定位
- A.战略
- B.宗旨
- C.政策
- D.规划
- A.财政支出规模
- B.财政支出总量
- C.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
- D.财政支出结构
- 73
-
货币的本质是( )。
- A.偶然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B.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C.能够用于交换的商品
- D.固定不变的商品
- A.及时性
- B.公开性
- C.合法性
- D.合理性
- A.1
- B.2
- C.3
- D.4
- A.按劳分配
- B.按生产要素分配
-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D.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A.领导
- B.决策
- C.计划
- D.组织
- A.忽略了潜在竞争者
- B.忽略了品牌竞争者
- C.忽略了同行业竞争者
- D.忽略了容易识别的竞争者
- A.10
- B.15
- C.20
- D.25
- A.仲裁庭组成的原则是一案一组庭
- B.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 C.仲裁庭的组成方式由当事人协商决定
- D.合议仲裁庭设首席仲裁员,可由当事人共同选定
- A.产品线向上延伸
- B.产品线向下延伸
- C.产品线双向延伸
- D.产品线填充
- A.证券公司
- B.投资银行
- C.商业保险公司
- D.商业银行
- A.资源配置职能
- B.经济稳定职能
- C.收入分配职能
- D.平衡国际收支职能
- A.分工协作
- B.精干高效
- C.有效跨度
- D.均衡性
- A.法定的权力和专长的权力
- B.奖励的权力和专长的权力
- C.处罚的权力和感召的权力
- D.专长的权力和感召的权力
- A.生产能力过剩
- B.产品组合的宽度太小
- C.经销商抱怨企业产品线品种不全
- D.顾客无法接受其新的市场定位
- A.转移支付政策
- B.预算拨款政策
- C.税收政策
- D.财政补贴政策
- A.8
- B.9
- C.10
- D.12
- A.调查情况
- B.建立标准
- C.衡量绩效
- D.纠正偏差
- A.国家收购私人垄断企业的一部分股份
- B.国有企业吸收一部分私人垄断资本投资
- C.国家直接投资兴建国有企业
- D.国家与私人垄断组织联合共同投资兴建企业
- A.财产税类
- B.所得税类
- C.行为税类
- D.流转税类
- A.国有资产收益
- B.政府收费
- C.税收
- D.专项收入
- A.计划
- B.经济调控
- C.法律调控
- D.行政调控
- A.立案之日起3个月
- B.第一次开庭之日起1个月
- C.原告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
- D.被告应诉之日起1个月
- A.核心产品
- B.有形产品
- C.附加产品
- D.延伸产品
- A.货币
- B.金融工具
- C.商品
- D.信用
- A.使命
- B.目标
- C.战略
- D.政策
- A.弥补财政赤字
- B.固定资产投资
- C.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
- D.公共消费
- A.行政处罚
- B.行政赔偿
- C.行政复议
- D.行政诉讼
- A.预算编制
- B.预算执行
- C.预算审查
- D.预算决算
- A.1
- B.3
- C.6
- D.12
- A.计划
- B.组织
- C.领导
- D.控制
- 103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
- B.我国出口产品在加大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的同时,仍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C.金融自由化的程度越高受到其他国家经济波动的影响越小
- D.对危害人民健康的产品和项目要严格禁止入境
- A.市场细分
- B.目标优选
- C.市场定位
- D.品牌延伸
相关试卷
2005年初级经济师考试《旅游经济专
所属类型:真题考试2021-03-22初级旅游经济师试题及答案一
所属类型:模拟考试2021-03-22初级旅游经济师试题及答案二
所属类型:模拟考试2021-03-222005年初级经济师考试《邮电经济专
所属类型:真题考试2021-03-22初级经济师试题及答案1(邮电经济)
所属类型:模拟考试2021-03-22初级经济师试题及答案1(保险经济)
所属类型:模拟考试2021-03-22初级经济师试题及答案2(邮电经济)
所属类型:模拟考试2021-03-22初级经济师试题及答案2(保险经济)
所属类型:模拟考试2021-03-22初级经济师试题及答案3(保险经济)
所属类型:模拟考试2021-03-222014年经济师初级考试真题《建筑经
所属类型:真题考试2021-03-22